胖得有理!台灣兒童肥胖超日韓 與市售零食2成分有關

就讀小二的任小妹妹每天晚上吃消夜,偏愛零食、麵包等精緻澱粉食品,半年不到,腰圍明顯增長,身體質量指數(BMI)也超標。家長帶往兒科門診,經過臨床團隊飲食衛教與專業醫療介入,減少澱粉、糖分攝取並戒掉消夜習慣後,現在BMI指數已恢復標準值。(寇世菁報導)

衛生福利部台中醫院小兒科主任陳敏恭表示,現代人飲食習慣多元,孩子能選擇的零食也有更多面向,但許多家長認為孩子在發育階段,所以多吃點沒關係,食物種類更不忌口,快睡覺了也讓孩子繼續吃消夜,造成肥胖、發育失衡。

根據統計顯示,台灣兒童肥胖率高於鄰近的日本、韓國及新加坡等國;國民健康署也指出,兒童肥胖會引發許多健康問題,如胃食道逆流、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女童早發育及氣喘等。陳敏恭指出,一般零食營養標示包含熱量、糖分、鹽分、脂肪等等,在這些成分中,熱量及糖分,是影響兒童肥胖的主要因素。根據國外食品大廠標準,每100公克熱量超過400大卡的零食,就是高熱量零食,台灣市佔率較高的零食,熱量及糖分絕大多數都超過建議標準,攝取零食的數量多寡,也會影響孩子一天的食物熱量計算。

陳敏恭強調,雖然不用過度禁止孩子吃零食,但仍要挑選適當且適量的零食給孩子食用。醫師建議,挑選零食的標準可依每100公克熱量450到500大卡,且含糖量不超過25公克為參考,建議飯後吃,比飯前吃好,原則上睡前2到3小時不建議吃零食,避免影響腸胃道功能並造成肥胖問題,如果身體質量指數(BMI)超標或腰圍增長得太快,也可到小兒科門診尋求協助。

更多健康相關新聞
打疫苗暈針、過敏性休克?醫揭這狀況很要命
安眠藥長期服用會上癮?食藥署曝「戒斷症狀」要注意
女子血小板低下手腳紫斑像家暴 求診才發現是C肝
驚!7成民眾不曉得「偏頭痛」是疾病
糞便潛血未回診 拖超過「這時間」罹癌機率增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