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痛喘冒冷汗! 台灣心梗學會:「這樣做」提升存活率

胸痛、喘、冒冷汗呼叫救護車,可以在車上執行送醫到院前處置,提高存活率。(圖:亞大附醫提供)
胸痛、喘、冒冷汗呼叫救護車,可以在車上執行送醫到院前處置,提高存活率。(圖:亞大附醫提供)

台灣心肌梗塞學會聯合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今(19)日舉行台灣心肌梗塞日「守心生命鏈」記者會。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暨台灣心肌梗塞學會黃偉春理事長表示,心肌梗塞患者使用救護車的比率只有百分之12,如果有胸痛、喘、冒冷汗,第一時間應該連絡救護車送醫,可提升存活率。

今天是「台灣心肌梗塞日」也是「消防節」,台灣心肌梗塞學會捐贈60組守心藥盒給台中市消防局,一起搶救台中的心跳聲。會中,消防局也致贈感謝狀給回復率最高的醫療指導醫師,感謝他們對於到院前緊急心肌梗塞救護的付出,並頒發12導程心電圖機通報率表現優異的消防人員團體獎及個人獎。

台中市消防局表示,線上71輛救護車111年已完成心電圖設備全面配置,並同步搭配救護紀錄表電子化即時通報系統,可即刻通知後送醫院急診急救及心導管術前準備,大幅加快到院前診斷,搶救生命。消防局統計,到院前在救護車上執行856次心電圖,院前判讀出疑似心肌梗塞42件,醫師授權給予阿斯匹靈23件,且疑似心肌梗塞案件裡,醫療指導醫師於1分鐘內回復案件計40件,高達95.2%,絕對是全台之冠。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許永信院長指出,據衛福部統計,近年來心血管疾病一直佔據台灣十大死因第二位,換算成數字來看,每年約有17000人死於心血管疾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更是導致國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亞洲大學附屬醫院推動區域心肌梗塞救護系統建置,6年多來針對南台中與南投地區共350名位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提供了第一線的即時治療與照護,90分鐘內及時搶通率高達9成,讓這群最高風險病患的住院死亡率降到10%以下。

台中市衛生局副局長邱惠慈感謝台灣心肌梗塞學會長期以來對於推動心肌梗塞照護品質的提升,包含民眾衛教、心肌梗塞預防、救護車轉院、救護車到院前藥物治療、到院後藥物治療、緊急心導管治療、復健治療的努力,搶救民眾的心跳聲。

台中市消防局楊元吉副局長表示,統計111年執行到院前緊急救護案件共計16萬2086件,相較於110年增加2萬7030件,可見市民對於緊急救護服務的需求大增,台中市消防局規範同仁現場執行12導心電圖相關資料皆需上傳線上醫療指導醫師群組,由醫療指導醫師做雙重確認並授權給藥,以完整此類案件到院前處置。

高雄榮總重症醫學部主任暨台灣心肌梗塞學會黃偉春理事長指出,今年「119台灣心肌梗塞日」推出「守心生命鏈、救心保平安」。心肌梗塞「守心生命鏈」,提醒民眾五大救命祕訣,「救護車」、「心電圖」、「血小板藥」、「急診室」及「心導管」串起心肌梗塞搶救生命鏈,守心生命鏈共五個圈,第一個環為「救護車」,代表心痛喘冒冷汗趕緊叫救護車,民眾有胸痛合併喘氣或冒冷汗症狀,要第一時間連絡救護車送醫,第二個環為「心電圖」,代表救護車上可立即執行心電圖檢查,並上傳緊急醫療網,立即啟動醫院急救團隊,第三個環為「血小板藥」,代表救護車上可以及時使用血小板藥減少血栓形成,第四個環為「急診室」,代表急診室團隊迅速轉送心導管室,第五個環為「心導管」,代表病人於心導管室盡速打通血管。五個救命環,環環相扣,串起「守心生命鏈」,可提升患者的存活率,「救心保平安」。(張文祿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