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友注意3症狀!慎防心臟衰竭 透析病友尤其小「心」


【NOW健康 陳郁茹/台北報導】心臟疾病長年位於國人10大死因之中,其威脅不容小覷。世界心臟聯盟(World Heart Federation)為喚起民眾對心血管健康的重視,將每年9月29日訂為世界心臟日。而國民健康署與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今(29)日共同辨理記者會,以「用『心』照顧每顆心(Use Heart for Every Heart)」為主題,呼籲大家採取積極性的作為,用心打造屬於自己的健康。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魏璽倫表示,心臟疾病長年位居國人10大死因第2位,根據衛福部統計,2021年心臟疾病死因超過2萬人,平均每24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疾病,因應9月29日為一年一度「世界心臟日」,該如何維持心臟的年輕與健康,已成為國人都應重視的課題。


台灣近70萬人心已過累 心臟衰竭致死率高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監察人、敏盛醫療體系總院長陳文鍾指出,心臟疾病包含先天性心臟病、心肌梗塞、高血壓、心臟病等,而心臟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演變的最後階段,因此致死率最高。


▲敏盛醫療體系總院長陳文鍾表示,心臟衰竭是所有心血管疾病演變的最後階段,因此致死率最高。(攝影/陳郁茹)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進一步說明,心臟衰竭的病友是由於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而導致,以全球盛行率3%來算,台灣近70萬人心已過累。


陳文鍾則強調,各年齡層的民眾都應重視自己的心臟健康,若有「累、喘、腫」3大症狀應盡快至心臟內科透過心臟超音波、血液檢查方式,進一步診斷是否有心臟衰竭。


心腎相連!5成心衰竭者會患腎病 透析病友則小「心」


台北榮總腎臟科醫師黎思源坦言,心臟與腎臟2者的關係相當密切,心臟疾病因供應腎臟的血液不足會導致腎臟病變,腎臟疾病也會因體液與電解質不平衡使心臟負擔增加稱為「心腎症候群」。


趙庭興也提到,患者一旦發生心臟衰竭,約5成病友會罹患慢性腎臟病,若心臟衰竭合併末期腎衰竭者,則有6成以上病友1年內死亡。由此可知,心臟或腎臟只要其中一方發生病變,即會影響另一器官。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副執行長趙庭興指出,心臟衰竭的病友是由於心臟結構或功能異常而導致,且約5成病友會罹患慢性腎臟病。(攝影/陳郁茹)


黎思源透露,大多數透析病友對心腎症候群並不熟悉,容易輕忽心臟衰竭共病的嚴重性。根據「2022台灣腎病年報」資料顯示,新發透析病友中,3年內新發生併發症比率前3高,分別是缺血性心臟病(21.3%)、消化性潰瘍(19.5%)及心臟衰竭(19.3%),且每年透析死亡者中近5成伴隨心臟衰竭,透析病友不可不慎。


採手術治療、藥物控制 病友現只需定期追蹤


黎思源當場還分享1名透析病友合併心臟衰竭案例,他描述現年52歲的陳先生是名上班族,自2016年開始接受腹膜透析,時間長達6年,但透析3年後於2019年開始出現走路、爬樓梯會喘,有時走沒幾下就喘不過氣的困擾。


回診後轉至心臟內科檢查,診斷出患者除心臟瓣膜問題外,也患有心臟衰竭。由於活動力變差,漸漸影響工作,經評估後進行手術,術後持續藥物控制,現在症狀改善許多,已回到職場,目前只需每個月定期追蹤。


▲台北榮總腎臟科醫師黎思源(右1)透露,大多數透析病友對心腎症候群並不熟悉,容易輕忽心臟衰竭共病的嚴重性。(攝影/陳郁茹)


針對透析病友的情況,黎思源提醒,面對併發症不用過於擔心,只要積極配合治療,都有機會改善。同時也呼籲,發現心臟衰竭問題時可透過雙向轉診方式,及早發現及早治療。且目前心臟衰竭有多種治療可選擇,建議病友可與醫師討論,除藥物治療外,病友也應同時進行低鈉飲食、監控每日尿量及體重變化,醫師會依據每個病友的狀況,給予適當的治療方式。


更多NOW健康報導
▸講座報名/長輩經常睡不好? 心理師親授一夜好眠撇步
▸「血壓高」不等於「高血壓」! 醫曝6原則遠離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