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菌控制大腦,益生菌量身定 效用更到位?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腦-腸軸研究證實腸道菌叢失衡與阿茲海默症、帕金森氏症以及多發性硬化症(MS) 等不同神經系統疾病,兩者之間存在關聯性。因此,「腸道是第二個大腦」、「腸道菌控制你的大腦」等說法興起,帶動眾人對腸道菌群平衡的關注,讓益生菌成了最受青睞的保健品之一。

長年鑽研於益生菌的內科醫師張簡梓妘分享,所謂腸道菌群平衡是指由30%的好菌、30%的壞菌 和40%中性菌所組成。好菌會與病原菌競爭黏附於腸道上,並可以產生抗菌物質 (如:H2O2、bacteriocin、bio-surfactant及lactocidin等),減少病原菌的作用,然而,當好菌因為基因、環境、飲食、生活習慣、抗生素的使用而減少,就會導致腸道菌失衡,壞菌變成優勢物種,輕則會有便秘、腹瀉、脹氣、胃食道逆流等腸胃道問題。再進一步失衡,好菌的菌種變得更少的時候,就會擾亂宿主晝夜節律基因的表達,進而分泌大量皮質醇激素,產生異常壓力反應,導致失眠、焦慮,甚至增加憂鬱、自閉症、腸躁症、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

在臨床的觀察研究上發現,帕金森氏症者,通常被診斷帕金森氏症的前 20年就有便秘、嗅覺障礙、自律神經失調、憂鬱、快速動眼期睡眠障礙等非動作症狀,顯見大腦退化前腸胃道已先退化。2011年Forsyth CB等人研究便指出,帕金森氏症的患者與健康人比較,在腸黏膜的固有(基)層和腸上皮組織有高達2-2.5倍的大腸桿菌量 。

一般而言,天天維持「高纖、高鈣、抗氧化」的地中海飲食模式,就能維持體內的腸道菌達到平衡。但現代人工作忙碌,日常飲食的纖維量較低,加工精緻食品的食用頻率較高,導致腸道上皮通透性的增加,降低腸道屏障,壞菌變多,就像家裡的牆,牆上的白漆(腸道屏障)掉了,泥土也會跟著裸露出來,水就容易滲漏進去,房子就容易倒塌,因此,為了給身體足夠的防護,可以選擇補充益生菌。

補充益生菌就能預防腦部退化?

張簡醫師表示,腸道菌叢就像每個人的指紋一樣,獨一無二。與其說,哪些益生菌有哪些特殊的功能,更應該強調的是,每個人的菌相不同,需要的菌種也有差異,吃對菌種才能保持身體健康。我們可以反過來說,疾病都是壞菌引起的,當我們的腸胃道維持在平衡的菌相下,就能降低罹患疾病的風險,即增加好菌10倍就可以減少壞菌100倍。

失智症是屬於多因子疾病,科學與醫學對於腦退化性疾病的了解和治療方式還是很有限,目前為止,尚未發現可治癒失智症的藥物。譬如說,我常發現阿茲海默症的病人,其實體內的鉛和汞的重金屬是超標的,還有大多數的患者也有長期服用胃制酸劑或者是降血脂藥物。只能說失智症非單一原因造成,治療上應該看的是這類病人的生活習慣和體內各種的訊息指標,透過益生菌來調整腸道菌相失衡問題,只是其中一個延緩病症的工具。

關於益生菌對帕金森氏症的效用,張簡醫師分享,確實有研究指出巴金森氏症者服用抗帕金森氏症的藥物時,若搭配植物乳桿菌,可顯著縮短病人的「無藥效期」、延長藥效時間,並對活動性、生活自理能力及認知能力。

益生菌怎麼選才有效?

張簡醫師表示,在看診的時候,常常有病人或家屬問要怎麼選擇益生菌?通常會提出這個問題的病人都已經幾乎各種益生菌都已買一輪了,各種廣告牌子都嘗試過了,身體卻沒有無感、沒有好轉的跡象,推估原因之一,可能是病人的症狀已經不能單靠保健食品來做保養,在急性症狀下,需要靠藥物來幫忙身體的症狀不要往更劇烈地發炎反應發展;其二,通常市面上的益生菌都是混菌,一包2g的包裝內大約三到十九種菌種都有,總菌量也從20億菌數到100億菌數左右。同時補充五個菌種,可能會有單一菌數不足的問題,菌數不夠的時候,效果也可能就無法顯現。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是,你沒有吃對益生菌,就是你補充的益生菌可能你的腸道根本就不缺。

每個菌種在身體內都有它的功能,如果從市售的益生菌遍尋不到合適的,也可選擇先透過檢測了解自己腸道菌相的分布情形,再精準的補充缺乏的菌種。拜現在的生物技術所賜,可以透過一粒米大小的糞便,以次世代基因定序,一周內就能了解自己的腸道菌相,知道自己缺乏哪種好菌,只要把缺乏的好菌增加10倍,就能減少100倍的壞菌。

飲食聰明吃 好菌輕鬆補

張簡醫師建議,除了補充身體需要的益生菌,多吃一些高纖維以及果寡糖等有助於益生菌生長的益生元食物,例如:蕎麥、燕麥、馬鈴薯、芋頭、蕃薯、乾香菇、南瓜、洋蔥、花椰菜、蘆筍、大豆、毛豆、木瓜、香蕉以及海藻類等,這些食物可提供益生菌獲得生長的營養源,讓益生菌更容易於腸道內發揮作用。

此外,三餐最好採取地中海飲食原則,經常性食用高纖維蔬果、不飽和脂肪酸較高的植物性油脂、高抗氧化能力的多酚莓果類,以及魚肉和蛋優質蛋白質。發酵食物都含有不同的益生菌,日常生活亦可多加攝取,例如:優格裡面常見的益生菌含有乳酸桿菌,保加利亞乳桿菌,嗜熱鏈球菌等。

文章來源:瑞金抗齡照護研究教育基金會(文/張簡梓妘、編寫/郭慈明)

參考資料:

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 January 15, 2017, 198 (2) 572-580 Forsyth CB, Shannon KM, Kordower JH, Voigt RM, Shaikh M, et al. (2011) Increased Intestinal Permeability Correlates with Sigmoid Mucosa alpha-Synuclein Staining and Endotoxin Exposure Markers in Early Parkinson's Disease. PLOS ONE 6(12)

失眠與腸道菌群失調 著重於腸腦軸致病機制角色的文獻回顧 2022年第66卷第1期 台北市醫師公會會刊

【延伸閱讀】

剖腹產寶寶免疫差?國外「一新招」增強益生菌

烹調方式、技巧竟能影響健康?健康食物一定不好吃?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587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與疫情共存 孩童防護要做好◢
MIT孩童口罩50入 最低$129起
兒童專利益生菌 買一送一優惠中
多多勤洗手 獅王洗手乳88折起
酒精消毒必囤 6入組再送4噴頭特惠
好康加碼!點此賺回饋

◤兒童疫苗開打!居家備品超前部署◢
兒童防護專區!打完疫苗也要保護好
4D立體 各式透氣醫療口罩下殺中
夏日戲水玩沙 大人小孩必備好物
涼夏節熱推商品 特談優惠搶購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