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石症 病因複雜多樣

膽石症又稱膽結石,發病後可能引起疼痛。執業中醫師郭鈺安昨日表示,傳統中醫認為,膽石症病因既複雜又多樣,目前還沒有明確定論,病理上是以中焦虛弱為本,痰溼內盛為標,中醫適用治療輕微病症,用藥時還需辨別虛實,虛者補中寓通,實者瀉中通降。

郭醫師指出,倘若是肝鬱氣滯,常出現右上腹或劍突下輕度疼痛、隱痛或絞痛,有時還可能牽連肩背部疼痛,這類病人伴隨性急易煩、容易疲勞、腹脹、低熱、咽乾、口苦、胃口不好、噁心、大便秘結、舌質淡紅、舌苔薄白或微黃等症狀,治宜疏肝理氣、利膽排石。

郭醫師指出,倘若是肝膽溼熱,常出現右脅或上腹部疼痛拒按,病情起病較急,呈現持續性絞痛,陣發性症狀加劇,疼痛時多向右肩部放射,伴隨目黃或身黃、脘腹脹滿、身熱口渴、惡寒發熱、胃口不好、噁心嘔吐、舌質紅、舌苔白膩或黃膩等症狀,治宜化石、清熱、利溼。

倘若是毒熱內蘊,常出現寒戰高熱、右脅或脘腹疼痛拒按、黃疸加重、呼吸急促、臉部表情淡漠、聲音低微、手腳厥冷、排尿時短赤、大便秘結、舌質絳紅或紫、舌質乾燥、苔膩或灰黑無苔等症狀,治宜清熱解毒、通裡攻下。

倘若是肝陰不足,常出現兩脅隱隱作痛、頭目眩暈、急躁容易發怒、眼乾或口乾、耳鳴、睡得少、經常做夢、舌質紅或有裂紋等症狀,治宜養陰柔肝、酸甘利膽;倘若是瘀血阻滯,常出現右脅部有刺痛感、大便時排出黑便、舌質暗有瘀斑或瘀點等症狀,治宜行氣止痛、止血祛瘀、清熱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