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家園自己護!學者盼青年厚植專業實力 保家衛國

由台灣智庫、台灣公共策益、央廣等共同舉辦的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24日於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與青年學子共同探討「台灣國家安全中青年的角色」。左起為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吳瑟致、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校務研究中心主任林威志、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圖:台灣智庫提供)
由台灣智庫、台灣公共策益、央廣等共同舉辦的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24日於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與青年學子共同探討「台灣國家安全中青年的角色」。左起為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吳瑟致、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校務研究中心主任林威志、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圖:台灣智庫提供)


由民間多家智庫機構與媒體共同舉辦的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24日以「台灣國家安全中青年的角色」為主題,與青年朋友共同對話。學者們表示,台灣面臨中國的威脅逐漸增加,青年朋友要思考的是要如何保護我們現在的自由民主生活模式,面對這種武力威脅,唯有備戰才能避戰,也才能止戰。學者還認為,除了兵役恢復一年是最直接感受之外,其實包括心理、外交甚至資訊網路等都是國家安全的一環,青年朋友的創意更是國家防衛要角,每個人都可以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上培養專長,在必要時將可藉此保衛自己的國家和家人。

由台灣智庫、台灣公共策益、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共同主辦的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第二場活動,24日在台北海洋科技大學登場,藉由青壯世代學者與青年學生們的對話,共同探討台灣國家安全中青年的角色。

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校務研究中心主任林威志表示,對於戰爭,青年朋友可能覺得是個嚴肅的議題,直接的感受就是去年宣布將兵役恢復為1年的政策,對國家安全來說,面對中國文攻武嚇的頻率越來越高,過去4個月的役期可能連基本技能都學不好,現在即便恢復成1年,也只是完成學習基本技能而已。林威志認為,當前台灣強化軍備的重要課題更應該重視培養全民國防概念和發展不對戰戰力,他強調,這是一種心態的建立。林威志也舉無人機在俄烏戰爭中的廣泛運用為例,就給台灣很好的啟示,包括偵查、投送物資等都有發揮效果,因此除自己學習使用外,台灣也可以加強相關的訓練,在學校課程也可以精進軍訓課內容。

烏克蘭給台灣最好的啟示:建立全民防衛

東吳大學法律系教授胡博硯則認為,中國過去經濟成長率很高,吸引不少台灣人到中國工作,但現在這種優勢已經慢慢降低,製造業也轉移到東南亞,對台灣民眾來說,現在中國廣大的市場和勞動力的局面已經跟當年大不同,過去中國政府為台灣青年設立的優惠措施,實際上是統戰的一環,現在台灣人的保護傘逐漸消失,青年朋友若還要前進中國,應該要多了解中國的現況和國際局勢的變化。

中央警察大學國境警察學系助理教授王智盛則提到,面對中國武力威脅,「自己的國家自己救」是我們從俄烏戰爭中、從烏克蘭民眾得到的最大啟示,打造全面、快速且深入的防衛力量,也是台灣近年建構國家安全的新思維,這個答案就在「全民防衛」的概念,這不是要全民皆兵,而是要讓全民在面對戰爭威脅的時候,依據自己的能力或專長抵禦外敵、保衛家園。青年在全民防衛中的角色,也不只是單純的延長兵役,而是希望透過有效的分眾訓練,讓青年在和戰轉移時可以發揮專業,擔負防衛的任務。像是平時有網路專長年輕人可以轉移成專業的網路監控者,開車很厲害的可以成為運輸補給人員等,這些都可以從生活和專業開始訓練,未來就會是台灣國家安全最強大的後盾。

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美國911事件徹底改變大家對國家安全的看法,過去國家安全是要防止別國的軍隊來攻擊,但911事件體認到,攻擊也可以用非傳統的方式,包括恐攻、病毒攻擊等,讓人們感受到安全議題已經是非國家和國家之間,包括網路資訊攻擊都是國家安全。


Y's Day「週三青年日」系列24日於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與青年學子共同探討「台灣國家安全中青年的角色」,獲得現場同學熱烈回應。(圖:台灣智庫提供)

台灣國安還須加上維護自由民主人權

董思齊還提醒,其實國家安全在非戰時期也必須要重視,像是COVID-19疫情的防疫、食品安全甚至金融風暴、天災等等都是國家安全的範疇。而對台灣來說,除了上述的國家安全概念,最核心的國家利益在於:國家的生存與發展、人民安全與福祉,以及如何維護我們現在的民主制度與人權。

在與談問答階段,學生們反應熱烈,甚至與學者們「直球對決」,質疑到底為什麼要戰爭?以烏克蘭為例,學生提問:投降的決定與否為何是在掌權者的身上?現在倡議防衛的人在戰爭發生時又會在哪裡?甚至質疑中國給台灣的福利被認為是統戰,但為何不思考如何從中間去獲取更多利益?

對此,現場學者們一一回應表示,大家都不喜歡戰爭,也不想要戰爭,但若台灣真的有戰爭,一定會站出來保護自己的國家。至於烏克蘭人是否可以決定投降或戰鬥到底,學者們也回應表示,如果烏克蘭人選擇投降,沒有人說不可以,但現在事實上是民意多數要跟俄羅斯戰到底,甚至要拿回原本屬於烏克蘭的克里米亞,這是全民意志的展現,才能讓抵抗一直持續到現在。

任何選擇都必須考慮背後的必要代價

同樣也是學者的主持人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吳瑟致也回應學生提問表示,台灣最大的威脅來自中國,中國武力犯台是手段,目的就是要統一,尚未統一之前什麼條件都可以開,統一之後所有條件都可以收回來,香港就是個很好的例子,也許可以選擇投降,或用避戰的方式請中國不要打台灣,但這個前提就是台灣必須接受統一。

此外,吳瑟致也提醒,中國近期修訂反間諜法,試想萬一青年朋友們到中國的機場隨便拍個照,若不小心拍到什麼,中國就可以指控你是間諜,甚至若在網路上寫文章,也可以被指控是顛覆,這些都是前往中國的風險。吳瑟致強調,沒有人會限制你可以去哪裡,但風險必須要自己承擔。

延伸閱讀

青年政策仍在台灣憲政缺席 學者:盼學子繼續集結力量爭取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青年政策仍在台灣憲政缺席 學者:盼學子繼續集結力量爭取
華為猛搶大馬5G計畫 美國與歐盟齊聲喊:不!
共諜刑度過輕 學者籲修法護國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