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管處辦理2024步道植物物候導覽解說及闖關「魔芋奇緣」 帶領民眾認識壽山生態之美

內政部國家公園署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曾辦理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步道植物花期調查計畫,由國立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團隊調查分析園區步道植物花期,並自當時組織自管處「公民科學家」志工物候小組,開始長期監測壽山植物物候,透過每周上山調查樣區植物物候,蒐集長期資料,以供我們了解淺山植物的生長趨勢及環境變遷。(見圖)

自管處今(廿七)日說明,壽山有近九百種植物,光是步道沿線就有三百八十種植物,其中臺灣原生植物占六成,三至七月是主要花期,十月至隔年一月則為結果期;其中特色植物包含臺灣魔芋及密毛魔芋,密毛魔芋可長達近三公尺,在梅雨季生長,有「雷公槍」之稱,在自管處物候調查記錄下,今年四月十二日觀察到臺灣魔芋始開花;四月下旬已見密毛魔芋花苞,目前接近這兩種臺灣特有種之花季尾聲,進入結果期,符合物種之開花物候特性。

自管處呼籲,民眾勿於花期因厭惡其氣味攀折花木,或為近距離觀察而過度踩踏造成土壤夯實;另先前園區步道周遭有遭民眾砍伐藤本植物之事件,自管處強調切勿觸犯國家公園法第十三條第四及五款「國家公園區域內禁止事項:採折花木;於樹林、岩石及標示牌加刻文字或圖形」,違者每項目可罰新臺幣三千元;廿六日自管處於北壽山舉辦「壽山步道植物物候解說活動-魔芋奇緣」,由物候志工帶領植物導覽,以及設有三個定點闖關解說,透過趣味方式讓民眾認識壽山植物生態及了解淺山保育之重要性。想自行上山觀察植物的民眾可使用「花現壽山」摺頁,目前在壽山國家自然公園遊客中心開館時間皆可免費索取。

喜愛觀察紀錄自然生態的民眾可透過「愛自然iNaturalist」APP協助拍攝、回報各式植物的位置及開花概況,愛自然是與國際接軌的自然觀察記錄平臺,包含全國物種資料,內建辨識功能加上各地植物行家的熱情解答,可帶領民眾探索高雄郊山豐富的生態世界;這次壽山魔芋季活動,自管處在明(廿八)日至六月廿八日間於遊客中心舉辦解謎闖關,歡迎民眾一起前往參加,其中更包含推廣愛自然系統操作的「生物速查」,期盼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公民科學家,了解生活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