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費隨台灣義診團赴蒙古 美籍、日籍外科醫背後故事催淚:把愛傳出去
記者張雅筑、攝影剪輯戴華辰/蒙古報導
疫情解封後,大家逐漸恢復正常生活,羅慧夫顱顏基金會與長庚顱顏中心所組成的「用愛彌補義診團」也在今(2023)年重啟海外義診服務,第一站就從蒙古開始。短短3天內就替近30名患者看診,更接力完成19名蒙古先天顱顏缺陷和1名燒燙燒病童的手術,分秒必爭的義診行程,除了我國醫護們,當中還有美籍外科醫師Kyung Hoon Chung和日籍外科醫師Takafumi Saito加入。詢問他們為什麼想自費參與,背後原因藏了洋蔥,讓人感動又佩服。
已經跟隨義診團多次到海外服務的美籍外科醫師Kyung Hoon Chung(簡稱Dr K),他說自己會想成為一名外科醫師且致力於顱顏這領域,全和自己的背景有關。Dr K補充道,自己出生在韓國,然後在成長的過程中,自己有一個朋友是唇腭裂患者,看著他的遭遇,被欺負、被霸凌,讓他很難過,「所以我暗自在心裡種下一個目標和許下一個承諾,我希望我長大後可以成為一名醫師,然後去修復我的朋友。」
Dr K就這樣靠著這個信念努力朝外科醫師之路前進,希望自己有天可以達成那個承諾,「成為一名可以修復唇腭裂的醫生。」順利考上醫學系並在顱顏外科領域精進,後來因緣際會來到台灣與林口長庚整形外科羅綸洲教授、醫師學習,就此展開了彼此很深的緣分,也讓他可以一直學習到很多事。
至於為什麼會自費跟隨義診團,Dr K說,全因看到羅綸洲教授從蒙古義診回來的相關分享,所以後來就拜託教授讓他也跟著前往義診,「之後的每次我就跟著教授來了,今年已經是第6次了。」談及幾次下來的經驗還有這次睽違4年再度跟隨義診團到蒙古,Dr K表示,可以跟著老師羅綸洲還有另一個夥伴日籍外科醫師Takafumi Saito和其他醫護們做有意義的事情,「我覺得這算是個任務吧,和他們一起工作的感覺很棒,最重要的是這過程很觸動我的心。」
Dr K解釋道,很多人可能會納悶,為什麼整趟義診過程他都保持微笑?原因是,來到這裡關心這裡的相較弱勢的孩子、家庭,除了透過我們的外科技術幫助他們,最重要的是分享我們的愛,讓他們知道,「你們也可以過正常的生活,然後他們真誠的眼神甚至話語還有笑容,那些都很觸動我,所以我總是微笑著,因爲我相信分享愛是會傳染的,這是非常多的愛、非常多,我們就一起傳承下去,把愛分享出去,不單單只是醫療技術上。」
目前Dr K在美國一家兒童醫院工作,負責唇腭裂的修補,他說,技術上兩國差異非常大,「這就是為什麼我來到台灣學習,台灣在全面的修復、鼻子的修復等,都很漂亮,就是在這一些小細節上,甚至台灣醫師們會不斷的精益求精,讓我想跟著不斷學習。」Dr K說,自己未來也會繼續跨海加入義診團,持續傳遞這份力量和初衷。
另名日籍外科醫師Takafumi Saito(簡稱Dr Saito),在義診過程中給人默默形象的他,沒想到分享參與義診的原因,讓大家不禁紅了眼眶。Dr Saito拿出自己兒時的照片,小小男嬰肚子上卻有明顯疤痕,且非常的大,他解釋道,因為自己出生後只要每次喝奶都會嘔吐,檢查後發現是腸子先天異狀,所以動了手術,「所以留下了一個很大的疤痕,雖然可以用衣服、褲子遮掩,但小時候每年夏天我去游泳的時候,它就暴露出來,朋友就會問我,有時候也會聽到不好的事情、難聽的話,這對我來說是非常悲傷的回憶。」
談及這過程Dr Saito眼眶不禁泛紅,他說,後來自己進到醫學院後,就積極想要學習可以除掉這疤痕,因此接觸到了顱顏、整形外科相關的科別,後來看到了唇腭裂患者、先天顱顏缺陷的孩子們,讓我覺得自己應該朝這領域去。至於自己身上的那道疤痕,Dr Saito說,目前還是在的會一直留著牠,他覺得這對自己有很大的意義。
至於與義診團的連結,Dr Saito表示,自己3年前到台灣學習,那時對羅綸洲教授印象非常深刻,「不單單是手術的技巧,還有他的個性,應該說是人格特質,讓我覺得它真的是一名很好學習典範,所以我決定跟著它學習外科手術。」為了學習更多,還有受羅綸洲教授的影響,所以願意跟著義診。
最後Dr Saito也說,自己也算是「過來人」,雖然還是很難去知道每名患者到底在想什麼,但當他遇到患者的過程中會試著去理解和關心,最重要的是透過自己的技術盡力,讓所有的顱顏缺陷孩子可以變好。
x了解更多&支持唇腭裂、顱顏缺陷患者:https://neti.cc/Xjqjzp5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女兒獲獎來台 第一次吃麥當勞逛動物園!越南爸:我沒什麼錢還是想感謝
催淚母愛!賣房籌錢給女兒手術救命 蒙古媽抱孩等5小時求助台灣義診團
飛行3417公里義診!開箱蒙古航空、唯一國際機場 空拍畫面震撼人心
母愛非天生/初見女兒驚嚇「好畸形」 媽媽花17年學會愛:很怕失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