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車商業化撲朔迷離 汽車大廠分進合擊

工商時報【本文作者為資策會MIC產業分析師涂家瑋】 自駕車不需人員操控,已漸成為明日科技趨勢,並可望為城市交通運輸與社會革新帶來新的動力,各國政府與國際大廠近年來無不積極發展自駕車技術,更期許有朝一日自駕車成為主流之運輸載具。 然而,近期國際汽車大廠執行長接受媒體訪問,卻透露出對自駕車商業化謹慎與保守的口吻,例如福特汽車執行長Jim Hackett,指出汽車製造商對於自駕車問世的評估過於樂觀,無獨有偶,與Google同屬Alphabet集團轄下的自駕車業者Waymo,其執行長John Krafcik也透露出自駕車開發的高難度,認為商業化實現的時程可能還有段距離。 這些起因於車輛智慧化、自駕化的技術趨勢,還有社會變遷與乘車模式的改變,國際汽車大廠面對外界環境的衝擊,再加上試圖加入汽車產業的科技公司帶來的新威脅,傳統汽車產業面臨前所未見的壓力,各家大廠紛紛跳脫過去傳統的競爭關係,積極整合尋求合作,不僅從車體製造,甚至跨足服務等產業價值鏈上的各種角色。以下分別就技術共享、人才整合、資金籌措、服務拉動等四種合作集團主要特色類型來談,以窺國際汽車大廠進行整合之思考策略。 首先,是以「技術共享」為特色,代表性案例為美國福特與德國福斯兩大汽車巨擘,雙方在今年7月宣布合組團隊,以迎接自駕車新趨勢的挑戰。歐洲福斯汽車將投資26億美元於美國新創公司Argo AI,成為其最大股東。 該公司早在2017年就獲福特投資10億美元。福特與福斯雙方透過投資Argo AI,均希望可以使用該公司於自動駕駛人工智慧的創新技術,進行自駕車開發。另外,福斯未來還會將旗下奧迪汽車,在歐洲慕尼黑主導的自動車研發部門Automated Intelligence Driving(AID)併入Argo AI,成為其歐洲子公司,雙方將有更深度的技術共享,這些發展策略預計可望在2年內,福特與福斯兩家公司可合作提供,適用於都會區自駕共乘服務的車款。 第二,以「人才整合」為特色,案例為兩家德系豪華車廠,分別是戴姆勒(Daimler)與BMW。雙方是繼今年2月進行合資超過10億美元的先期合作計畫,研發人員共同開發乘車共享、叫車服務、停車、充電以及跨交通工具的運輸規畫等5項服務。緊接著,在7月宣布第二波的合作計畫。雙方將簽署長期合作協議,預計投入1,200名專業人員,短期會開發出具SAE Level 5能力,可進行「全自動停車」的特殊情境技術;中長期會鎖定開發具SAE Level 3能力,並可在任何道路情境行駛,僅需部分人員操作的駕駛輔助系統;或著具SAE Level 4能力,幾乎不需人為操作,且可在高速公路情境行駛的自駕車。 戴姆樂與寶馬透過人才整合之合作,有利雙方公司最快於5年後(2024年),達成推出可量產的SAE Level 4自駕車目標。 第三,以「資金籌措」為特色,美國通用汽車(GM)可做為代表案例,該公司以龐大資金挹注,嘗試解決自動駕駛涉及的研發巨大成本。通用汽車自2016年以10億美元收購新創公司Cruise,納為旗下子公司,負責SAE Level 4等級以上自動駕駛研發的核心力量。不僅在2018年,為了研發之彈性,將Cruise公司劃分出成為獨立子公司,緊接著在同年底,日本本田汽車投資Cruise公司達27.5億美元,計畫雙方合作生產各種用途且部署於全球的自駕車。 今年7月美國投審會更批准延宕多時日本軟體銀行的投資,此規模高達22.5億美元。這些接二連三的投資案,Cruise將獲得更充分資源解決技術瓶頸,致力於達到2年內推出自動駕駛計程車服務之目標。 第四,以「服務拉動」為特色,主要為日本境內的汽車製造商合組聯盟「Monet」為代表,鎖定利用豐田汽車去年推出的「e-palette」自動駕駛平台車,規劃提供不同的自駕接送服務,包含行動餐廳、行動飯店、行動辦公室等應用情境。 Monet聯盟最早於2018年底,由豐田汽車與軟體銀行合資成立,但今年6月起陸續新增本田汽車、日野汽車,以及五十鈴、鈴木、Subaru、大發、Mazda等業者,Monet聯盟的資產總值一舉推升至28.56億日圓。Monet聯盟鎖定公共運輸服務(MaaS),以開發自駕車解決交通運輸的問題為目標,預計在2023年前推出以e-palette為車體的自駕車服務平台。 原本競相投入自駕車開發的國際汽車大廠,紛紛邁開更理性與踏實的步伐,冀望在尚未完全成熟的自駕車市場,提早合作與布局,搶得一席之地。總覽國際標竿案例作法,面對自駕車高風險的財務負擔以及高障礙的技術開發,汽車大廠分以研發、人才、資金、服務等特色路徑,分進合擊建立更緊密的生態圈伙伴關係,以期加速商轉時程。卻也將自駕車競賽的參與者資格,設下更高的門檻,對已加入或欲加入這場自駕車的大賽局的競爭者,合作必然成為趨勢,尤其汽車技術研發的後進者,在各種資源的限制下,不僅需審慎思考鎖定利基研發項目之策略,更需要與國際供應鏈接軌,積極鏈結產業╱聯盟生態圈,方可在漫漫長路的商業化進程,克服重重挑戰,抓住未來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