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 亞洲最大

工商時報【邱莉玲╱台北報導】 工業遺址博物館化,臺北機廠變身鐵道博物館創首例。文化部長鄭麗君表示,未來臺北機廠將做為下一代鐵道文化教育的基地,也是國際交流的文化平台,結合多元藝術、文化科技,創造博物館多新體驗,呈現這座亞洲最大的鐵道博物館。 上周末,臺北機廠舉辦臺灣史上首次的工業遺址音樂會,共有百餘名國小師生一邊欣賞臺灣EMU100型自強號(暱稱「英國貴婦號」)及由日本捐贈世界最早的583系臥鋪電車車廂,一邊聽著悠揚交響樂,享受一場鐵道文資與音樂的初體驗。 鄭麗君指出,臺北機廠是臺灣火車的原鄉,為了完整保存臺灣鐵路建設與現代工業發展的軌跡,文化部以全區保留的方式指定為國定古蹟。鐵道博物館音樂會所在的地點,即是1935年建廠時期建造的組立工場,從早期噴著黑煙的蒸汽火車頭,到目前仍在行駛的太魯閣號,都曾經在這個地方進行維修。 所以在臺北機廠,除了能見證臺灣鐵道修理技術的發展脈絡,在建築歷史、交通發展、經濟產業、勞工文化及臺灣整體工業遺產等,對臺灣都深具產業價值及歷史意義。 今年2月,文化部與交通部共同簽訂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合作備忘錄,未來兩個部會合作,除了修復鐵道文化資產,也將結合現代科技新型態影音體驗,創新鐵道文化內涵。未來的鐵道博物館將是國內首座利用文化資產空間活化轉型為鐵道文化體驗的場域,兼具文化、教育、觀光等功能,也將引進多元商業經濟活動,活化城市生活,可成為文化保存及臺灣觀光的亮點。 進一步,文化部希望以臺北機廠為基地,串連全台其他鐵道據點,構成鐵道文化廊帶,讓國內外人士有機會深度體驗臺灣鐵道文化。 臺北機廠鐵道博物館園區也將積極進行國際鐵道文化交流,已與捷克、日本有具體合作案例。鄭麗君8月赴日參加JR東日本旅客鐵道公司捐贈583系臥鋪電車儀式,此電車已於15日運抵臺北機廠,從在地性的角度,是臺灣鐵道歷史的再現;從國際性的脈絡,是臺日鐵道文化資產的連結,豐富了世界鐵道文化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