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日共製「往月的方向去」 展現力與美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北藝術節《往月的方向去》15至17日北藝中心首演,臺灣「舞蹈空間」舞團5度與日本編舞家島崎徹聯手,由《血與鋼》、《碎月》2支充滿飆速感的作品組成,透過65分鐘力與美的演出,舞者們精準掌握呈現3千多個動作,將「舞蹈性」推到一個高峰。
臺日共製《往月的方向去》想表達無論環境如何惡劣,人類努力求生存的樣貌,有些人為了自由、有些人為了重要朋友、有些人為了想回去的地方。編舞家島崎認為,身處在現今環境惡劣的地球,我們不該只是追求便利與快速,而是要探索不便中的溫暖與人情味,總要費勁才能到達的美好地方。疫情3年期間,人類不斷在追尋想要擁抱的東西、家人,或是活下來的決心。
《血與鋼》至少安排1730個零碎舞步動作,《碎月》也有1670個動作,明顯感受到島崎徹一貫的「飆速感」舞風,每個動作間的轉換之快速,卻遠甚過往。
《血與鋼》展現人類在艱難的環境中掙扎與生存,透過舞者從類似機器人樣貌,逐漸脫胎成活生生的人的過程,呈現疫後帶來的反思。《碎月》在高掛的月亮下,舞者們靈活且充滿張力的肢體,彷彿撕裂般吶喊,像是對生命一種掙扎與祈求。
《往月的方向去》65分鐘演出,充滿力與美。(記者黃朝琴攝)
《往月的方向去》舞者們精準掌握呈現3千多個動作。(記者黃朝琴攝)
《往月的方向去》表達無論環境如何惡劣,人類努力求生存。(記者黃朝琴攝)
《往月的方向去》透過舞者肢體,在高掛的月亮下,傳達對生命的祈求。(記者黃朝琴攝)
舞者們精準掌握快速變換的動作。(記者黃朝琴攝)
日本編舞家島崎徹《往月的方向去》新作,充滿「飆速感」舞風。(記者黃朝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