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東綠能新契機 東大師生結合在地優勢設計發電系統

國立臺東大學應用科學系師生團隊,耗時兩年運用深層海水、溫泉等在地資源設計溫差發電裝置,並於今年度「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榮獲「在地實踐組」佳作,未來可望作為臺東發展綠能的新選擇。

 

透過教育部「潔能系統整合與應用人才培育計畫」推動,「潔能科技創意實作競賽」,吸引全國91所各級學校共108隊、450名學生團隊參加,其中「在地實踐組」鼓勵學生就其居住、就學、工作等在地發想,融入在地生態環境、區域產業、科技發展等特色進行創作,強調作品的在地優勢。

 

指導老師陳孟炬表示,團隊設計的「地熱產業結合物理式儲能電力緩衝系統」,運用臺東在地的溫泉及深層海水等資源,並結合物理電池儲電裝置,能提升電池的科技應用面,降低環境污染,達到成本控制、就地取材等加值運用。

 

該系統原理是將深層海水及溫泉引進循環發電系統,利用海水的低溫將氣態冷媒液化,並藉由溫泉的熱能再使冷媒氣化膨脹,翻覆推動渦輪發電機,接著將產生的電能導入飛輪儲能電池系統,以旋轉動能的形式儲存,生命週期可較化學電池延長數倍。

 

海洋溫差發電利用表層海水及深層海水的熱交換原理發電,陳孟炬指出,若以高溫的溫泉水代替表層海水,可增加溫差熱力效率,提高發電效率,臺東除了有地熱資源,且靠近海溝,可較輕易取得深層海水,相當具有開發溫差發電的潛力。

 

應科系大四學生許閔堯說,大二時就加入團隊參與開發,過程中克服許多困難,也有需多收穫,從發想、設計、製作都親身投入,與團隊一起完成整套系統,很有成就感,雖目前僅在模擬研究階段,但未嘗不是臺東開發新綠能的契機。

 

陳孟炬表示,應科系分為物理化學兩個組別,經由專題研究,結合能源技術運用,讓學生以各自所學加以實驗操作,每位學生都有良好的發揮,也能帶動學子對於能源議題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