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當代人物論壇AI來襲 「以人為本」型塑未來

【緯來新聞網】雖COVID-19疫情終結,但俄烏等國戰爭未停、氣候變遷天災頻傳、全球化朝地緣翻轉,面對不斷變化的局勢動盪,該如何向前邁進?由人物誌舉辦的首屆《2024臺灣當代人物論壇》11月29日登場,以「直面未知、拓展視野,描繪未來美好形狀」為主題,集結AI人工智慧、地方創生、臺灣品牌等領域的關鍵人士,期盼為我們的下一代,投資未來可能性。

奇美醫院主任廖家德(左起)、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人物誌創辦人唐源駿。(圖/人物誌提供)

隨著科技發展日新月異,AI浪潮正以驚人速度重塑各行各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在這個充滿未知和變化的時代,論壇邀請台灣人工智慧學校(Taiwan AI Academy)校務長蔡明順、奇美醫院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廖家德,與人物誌創辦人唐源駿對談,分別從AI產業趨勢與智慧醫療為主題出發,歸納出「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智慧醫療是近年備受矚目的AI應用領域之一,廖家德分享AI運用在奇美醫院的實務經驗,他以患者為中心,醫護同仁為優先,解決不同單位遇到的種種難題,例如處理臨床照護文件、整理醫囑病歷、協助查房揪出處置盲點等。「生成式AI想落地成功,必須實際聆聽需求,找到工作問題節點,再解決痛點。」廖家德強調,利益點不在於取得個人成就,大家有共同目標,知道未來走向哪裡,有向心力一起共好,AI數位轉型就能做得起來。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AIA校務長蔡明順指出,未來AI應用將成為基礎素養。(圖/人物誌提供)

如今臺灣面臨人口高齡化與少子化危機,AI不只解決醫護人力短缺,還能幫助縮小城鄉醫療差距,提升偏遠地區的醫療水準,進一步促進醫療平權。「未來目標可達成精準個人化的全人照護,住院時有AI隨時保護,2025年底就有機會實現。」廖家德最終提到,AI將虛實整合,變成個人醫療助理。

台灣人工智慧學校校務長蔡明順指出,「預計2045年,50的工作會被AI取代,剩下的50則是仰賴人機協作。」並強調大型語言模型的出現,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工程師,預示著「人機協作」將成為未來主流的工作模式。雖然AI技術迅速發展,但解決問題的關鍵仍在於人,尤其相關應用崛起,生產力提升帶來的社會變化,將加速重塑企業流程,因此未來AI應用將成為基礎素養,現在應該是擁抱學習的時候。蔡明順認為,除了要會使用,還要透過「做AI」來解決問題,制定規範妥善管理。

奇美醫院實證醫學暨醫療政策中心主任廖家德。(圖/人物誌提供)

對於型塑未來樣貌,AI也正在改變職場生態,教育部次長葉丙成獲邀出席論壇演講,強調終身學習的重要性,「持續保持好奇心,每三到五年學習新技能,將成為未來職場趨勢。」隨著數位時代的新興工作不斷湧現,傳統大學科系已無法緊密對應,培養AI人才刻不容緩。葉丙成認為,未來職場需要AI研發與應用人才、跨領域人才和問題解決人才,透過推動「臺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和中小學AI競賽與課程等計畫,期盼組成「AI復仇者聯盟」,藉由跨領域整合,持續溝通和學習,培養出具備AI素養和問題解決能力的新世代人才。

教育部次長葉丙成出席論壇強調,面對AI興起的數位時代,我們必須終身學習。(圖/人物誌提供)

虛擬與真實人物隔空對談,成為論壇活動一大亮點!國科會副主委陳炳宇這次以新型態的影片模式,跨時空與AI化的自己對話,分享自身觀察與未來趨勢。他提醒,未來世界充滿變數,也要做好心理準備,隨時迎接挑戰、不斷學習,「面對科技進步會恐懼是很自然的,重點是怎樣積極面對這個恐懼的未來,我們可以每天做好一些準備,去迎接可能會改變的下一階段。」面對AI時代的來臨,臺灣需要思考如何從硬體製造優勢,轉向發展軟實力,最後技術還是要回到服務人的這件事上,並發揮人的價值。

更多緯來新聞網報導

温嵐與暗高中戀學長同台 帥氣懟:後悔了吧!給過你機會
劉德華演唱會台北首場確定停辦! 主辦方公告應北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