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細道~連結島嶼之間的海路――馬祖(上篇)

道可道,非常道──漫遊古道,發思古之幽情,遙想古今無數人生。一條道路,如何接納光陰這個百代過客所帶來的無數經驗,而其中的歷史記憶,又如何受到保存,遺留至今?臺灣細道系列的遊記連載,帶您沿著海路,走訪過去也曾是中國大陸福州的外海港口,與金門一樣現在仍是最接近中國大陸的連江縣馬祖。

島是世界的縮影

筆者的故鄉是山口縣,在面向日本海的萩市外海有座稱為「見島」的小島,是山口縣裡面最接近亞洲大陸,超過千年以上深受地理位置影響的「國境之島」。這裡早期從大陸傳入農耕技術,100年前開墾的水田或灌溉設施就這樣子保留下來,還飼養著與農耕共生的「見島牛」,島上也有被視為是埋葬古代「防人」的「Jīkonbo古墳群」(譯註:「Jīkonbo」有一說為祖先之意)。根據當地人表示,這裡的「Jīkonbo」名稱似乎與臺灣有關,只是缺乏明確證據。

「島」是一個區域、國家,甚至是世界的縮影。水利、電力、糧食、經濟、廢棄物在陸地上的永續發展,以及四周環海的優勢與危險性。島也是直到現代為止形成民族國家的原型,面臨到的環境問題、人口減少、高齡化等的社會問題也較為顯著。若是那座島位在國境交界處的話,島的特性就更加鮮明。現在,見島上沒有防人,取而代之的是負責維護國境安全的自衛隊駐守的基地,在恬靜樸實的漁村對面建置了巨大的雷達站,可對彈道飛彈的發射提供預警。


連結南竿、北竿、東莒、西莒、東引島等馬祖列島的海上交通。

位居最前線的馬祖歷史

從台北搭飛機,將近一個小時的飛行時間,筆者首度來到連江縣馬祖的「四鄉五島」之一的南竿機場,目的是為了參加2022年開始舉辦的臺灣首屆離島藝術雙年展「馬祖國際藝術島」。下飛機後,從碼頭搭乘交通船前往東莒島。雖然大家都說馬祖是風強浪大,但剛好遇到好天氣,沒那麼搖晃,在風平浪靜的海面上航行了大約50分鐘左右,一抵達,就看到眼前出現「同島一命」的標語。前來迎接的巴士也是迷彩的,可以在長久以來作為最前線而被封閉的世界中感受到這座島的歷史。


行駛在東莒島上的迷彩觀光巴士。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中國國內旋即再度爆發國共內戰,1949年共產黨在北京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戰敗的國民黨把臨時政府從南京遷至臺灣。於是,金門和馬祖就成了對抗中國共產黨的最前線。其中,這兩個列島在經歷了冷戰和民主化之後,從「內戰的最前線」變成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臺灣(中華民國)之間的「國境之島」,既是臺灣的領土,也是戰前不曾受到日本殖民統治的「純粹中華民國」。

隨著臺灣海峽的緊張情勢趨緩,馬祖在1992年正式解除軍事管制, 1994年開放觀光。不過,現在仍然保存了100處以上的軍事遺跡,而且有很多是連居民也不曾進入過的。筆者手機馬上陸續收到簡訊通知:「您要國際漫遊上網中國大陸的國際Wi-Fi網路嗎?」「如果在海上發生事故,請立刻向海巡隊聯絡」。

沒錯,我現在是不折不扣地站在「國境」交界處。


從軍事據點的射撃哨口眺望大海時,手機收到了「國際漫遊」的通知。

由海路連接的島嶼

雖然說同屬閩南地區,馬祖話是以福州語(閩東語)為基礎,而所謂的「臺語」(福佬話/閩南話)是源自泉州話和漳州話,所以即使是本島的臺灣人也幾乎聽不懂。即使在語言方面,臺灣本島與馬祖的文化圈是不同的。

中午是到「東莒合歡餐廳」用餐,一邊吃著在海邊礁岩上捕撈到的貝類海鮮「佛手」,想起了以前曾在見島吃過。美食名產的淡菜(黑殼貽貝)還沒進入產季。老酒麵線充滿獨特的酒香,而紅通通的豬排帶著酒糟香氣,外皮炸得酥脆,吃起來還有淡淡甜味。「老酒」的熟成微酸有點像梅酒,家家戶戶釀造出來的風味似乎各有不同。

馬祖的特色美食,平常就大量使用了紅糟和老酒,雖然和到目前為止品嚐過的臺灣料理有相似之處,但是海鮮的料理方式卻獨樹一幟。這麼一說,筆者想起了對臺灣地名和飲食頗有研究的知名作家曹銘宗,在他的帶路下吃到的基隆美食中,其氛圍卻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基隆的舊名「雞籠」,作為臺灣玄關,接納了各式各樣的文化。與馬祖間靠者聯絡船聯繫起來的基隆,自古以來也接納許多來自基隆的移民。


馬祖的特色美食:紅糟豬排


馬祖的特色美食:吃得到新鮮海味的「佛手」

明清時期,福州作為朝貢貿易的主要港口之一,散布在福州外海的馬祖列島就成了進出福州港口的船舶等待潮汐或避風的重要場所。南竿和北竿是以「竿塘」「官唐」的地名,而東莒・西莒則是以「東沙」「東犬」「白犬」的地名,也出現在中世的海洋地圖上。


明朝末年,地理學者編纂《籌海圖編》改訂版《籌海重編》的一部分,出現了竿塘(現今的北竿和南竿)或白犬(現今的東莒和西莒)的地名。(連江縣政府提供)

自古以來就不受國境束縛,運用航海技術,徜徉於大海的海盜和漁民們,也為馬祖列島帶來了多采多姿的文化,在經年累月下融合出馬祖的特色。在馬祖發現的宋代陶器碎片,顯示了從那個時代開始就與大陸之間互有往來。筆者向連江縣文化處處長吳曉雲女士詢問是否有關於馬祖列島古道的地圖,得到的回答是「現在看到的馬路,全都是戰後軍隊鋪設的,過去是徒步翻山越嶺,並不存在著像是道路的古道,每個村落是靠海路連接起來的」。也就是說,剛剛搭乘交通船前來的海路,正是自古以來的馬祖之「道」。這樣說來,馬祖的名稱由來「媽祖」不也是渡海而來的?

媽祖漂流上岸的地方

相傳中國北宋時代,西元960年左右,在福建泉州有個女娃出生後,都沒有哭聲,因名曰「林黙娘」,她自幼聰穎敏慧,擁有神通力量。28歲時,因父親出海捕魚未歸,她便投海救父,成為守護漁民航海安全的女神「媽祖」。傳說她的遺體漂流到現在的南竿島,所以才被稱為「馬(媽)祖島」。

自16世紀左右開始,橫渡臺灣海峽的移民們為了祈求航海安全而隨身攜帶媽祖神像上船,在冒著生命危險好不容易上岸的土地上開墾,並且興建媽祖廟以示感謝。因此,現在臺灣幾乎是所到之處都有媽祖廟,但南竿島海邊的馬祖境天后宮內,安置了媽祖遺體的石棺遺跡。

一踏入天后宮所在之地,清冽宜人的空氣令人驚訝,就像在廣島的嚴島神社感受到的,這個地方充滿了寧靜明亮且不可思議的力量。背對著廟,往右上方抬頭一看,湛藍的天空下有座凝視海洋的媽祖巨神像,雕像底座下方,有座向海延伸的黑色船型瞭望台,是由曾經和日本的象設計集團共同打造宜蘭冬山河親水公園的臺灣代表性景觀建築師郭中端設計的。眺望台下面是一根根的黑色柱子組成,宛如軍艦內部,呈現出結合信仰與軍事基地記憶的馬祖意象,釀造出像是媽祖乘著一艘巨船至今也破浪前行的臨場感,呈現壯觀之美。


從馬祖境天后宮可看到矗立山頭的媽祖巨神像正在守護著馬祖的航海安全。

故鄉的滋味「高粱咖啡」

媽祖巨神像的山腳下有馬祖裡規模最大的傳統市場「介壽獅子市場」,被美食小吃和賣海鮮乾貨的二樓,有一間小巧的咖啡店「小柒咖啡」。老闆是在南竿成長的邱思奇,在當地服完兵役後曾到臺灣本島工作,但是想待在家人身邊,並且為家鄉做點事,4年前回到島上。一開始是從事醫療用直升機的運輸工作,接著開了這間「小柒咖啡」,2019年、2020年間擔任位在南竿・北竿的7-ELEVEN門市咖啡機台維修工作。

筆者點了老闆原創的「高粱咖啡」,是採用由馬祖特產高粱酒的酒香烘培過的咖啡豆,讓人想起馬祖老酒的芳醇果香,混合著海風,還有當地人在工作告一段落後,傳來活力十足的笑聲,這個味道與擁有複雜背景的馬祖相當匹配。

2022年小柒咖啡也入選統一超商好鄰居文教基金會主辦的「青年深根計畫」。此合作預計下半年於7-ELEVEN門市舉辦「OPEN!青春同樂會」,將為當地孩子們規劃食育工作坊,並期望能將原創的「高粱咖啡」將於馬祖地區的7-ELEVEN門市販售。

海路,似乎也把青年的思念牽引回了故鄉。

(下篇待續)


位在介壽獅子市場二樓的「小柒咖啡」,從店裡回頭看的男子正是老闆邱思奇。

*本文除了一部分圖片外,圖片皆由筆者攝影

標題圖片:馬祖的Y字路,右手邊是媽祖廟「馬祖境天后宮」。

栖來光 [作者簡介]

旅居臺灣的作家。京都市立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2006年開始旅居於臺灣。為日本各類媒體撰寫有關臺灣的報道。著有《在台灣尋找Y字路》(玉山社,2017年),《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台灣交錯的時空之旅》(幸福文化,2018年)、台日萬華鏡(玉山社,2021年)。個人網站:「台北歲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