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在美日本人談台美關係,他們:台灣值得期待!

作者:曹博凱/換日線專欄

前幾日筆者參加了日本友人 Y 所舉辦的線上讀書會,因此有幸跟幾位在美的日本人,分享了對台美關係的看法。驀然回想我 4 年前與 Y 的相遇,大約也是同樣的季節、同樣陰冷的天氣;然而不同的是,彼時他是來台大參加由我擔任主辦人的活動,此時的我卻成為了他主辦活動的嘉賓。

當年仍有一介書生氣息的我們,曾在熱炒店把酒言歡,如今則是在 Zoom 時好時壞的訊號裡,討論國際局勢的風雲莫測。若不是在華盛頓特區的偶遇,Y 或許只將是我漫漫學生時代的驚鴻一瞥──那是一年前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e)的一場研討會,我好不容易在萬頭攢動的會場裡找到一個空位,而 Y 恰好就坐我旁邊。「你還記得我嗎?」我小心翼翼地問道,Y 轉過頭的那刻,我們從此再續前緣。

台灣的歷史,日本人並不陌生

「那麼首先有請 H 發表他對台美關係的一些看法。」Y 的聲音將我從記憶裡拉回。其中的一位在美的日本人 H 從鄭成功一路講到蔡英文,鉅細靡遺毫不馬乎,對台灣歷史如數家珍。H 的分析,基本上符合「中華民國在台灣」之史觀,亦即認為台灣的現況乃是國共內戰的結果。

雖然台獨論者興許不會認同這套理論,但 H 的認知以及目前國際學界(不含中國)的主流看法就是如此。H 的所思所想並非個例,無論個人偏好如何,台灣都難以斬斷和中國的糾葛。若要推廣以台灣為主體的歷史觀,並進一步推動國家正常化,我們需要的不僅是口頭上的正義。若要維持現狀,那麼台灣也得思考如何自處,否則很難讓其他國家理解台灣國族認同的演變。

「台灣年輕一代已經喪失對九二共識的認同感,而中國也將繼續強化對台灣的『強制』(coercion)戰略。」H 就此結束了他的報告;而我除了頻頻點頭外也並無他話。然而歷史的洪流並不會如我們的對話一般理性,所有人最終也只能被裹挾其中身不由己。

分裂有跡可循,島嶼並不寧靜

「國民黨身為一個老牌的『反共』政黨,為何現在卻常被稱作『親中派』呢?」 其中一位問道,他難以想像一個政黨的意識型態可以陡然轉變。就像自民黨不可能從一個右派政黨變成左派一般,國民黨怎麼可能突然向中國靠攏呢?畢竟從本質上來說,這樣的轉變形同是亡黨或成立新政黨。

「這個問題一語切中國民黨目前面臨的窘境。」我回答道。我隨後解釋了國民黨內部不同的光譜、開放探親後的國共和解以及韓國瑜的出現。我想,時代變遷如白駒過隙,價值轉變恍若一瞬,人們被不同觀念衝擊著無處遁形,然而認同之分裂早已有跡可循。或許從蔣介石踏上台灣島的那一刻起,就註定了這片島嶼的不寧靜。只是辛苦了他國友人,不知該如何認知台灣和台灣人。

另一位則問道,為何台灣加強了和美國的合作,共同重組了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依賴後,對中國的出口卻不降反升。確實,兩岸的經貿和政治關係容易讓人霧裡看花——雖然政治高度對立,經濟交流卻格外頻繁。日本人大概也很好奇要如何平衡這種關係。無獨有偶,日本人去年對中國的負面評價高達 86%,是所有先進國家之最,但中國也同時是日本貿易依存度最高的國家(約佔日本出口 20%)。

我解釋道,台灣出口增加主要仰賴於產業成功轉型,讓中國對台灣的半導體需求大增,其實不應單純視作一昧地依賴中國;另外,台灣絕對不是「麻煩製造者」,兩岸政治立場對立,並不影響台灣人對富足、和平的渴望。誠然,以政治妥協換取經濟紅利的戲碼每天都在世界各地上演,但經貿依賴跟政治親密並不需要劃上等號。台灣的例子證明,只要做好自己,面對強權的威逼,依然可以走出自己的路。

台灣之外,皆是可能

讀書會的最後,我們討論到美國對台政策到底應該「戰略清晰」還是「戰略模糊」。是在制度和法律上明確地闡明美軍會介入台海事務並對抗中共的入侵?還是不白紙黑字的明說,但實際上如此操作呢?幾位日本留學生都表示,無論美國如何行事,他們都非常希望日本能幫助台灣防禦任何潛在的軍事威脅,也希望可以幫助台灣更多地參與國際社會,但是想要日本達到「戰略清晰」的地步,恐怕還是相當困難。

我繼續追問,日本年輕人對這個議題有什麼看法。其中一位回答道,大部分日本人都是「挺台」的,但僅限於民生文化層面,因為他們普遍並不清楚政治上的紛紛擾擾。「防衛台灣」、「保護民主」,並不在日本年輕人的日常話題中。當然,日本政府也基於不想挑釁中國的立場不願多提。除了擔心激怒中國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外,二戰的歷史回憶也是一大主因。

Y 問我,「面對可能出現的來自中國的報復或制裁,台灣是如何處理的?」我答道,「中國固然有它的政治堅持,但也有很多經濟上的需求,且往往後者甚於前者。看起來世界各國都仰賴中國的市場,但其實中國可能更需要這個世界。因此,除非是對中共政權的直接挑戰,不然並不需要擔心中國因為政治因素,而做出砸自己腳的行為。」

我想,未來台灣可以努力的方向,是從民間開始、從地方開始,從這些年輕的政策制定者開始,增進互相理解,慢慢舖建合作的可能性。H 也補充道,他很樂見台灣在亞太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例如可以協調朝鮮半島和釣魚台的衝突,我深表同意。除了兩岸和美國,台灣的國際觀還可以延伸至更廣闊的地方。台灣之外,皆是可能。「台灣,值得期待。」聊天室中有人如此說道。

最後,Y 一如往常地說,「那麼,保羅,我還有一個問題想要問你……」,「問吧!」我也一如往常地回應。我想,這段際遇還會繼續下去。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與在美日本留學生談「台美關係」──從產業轉型到國際參與,他們肯定:「台灣值得期待!」》,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每天與「台灣其實是中國的你知道嗎?」奮戰──堅強的台灣年輕人,哪裡比不上別人?
「台大學生遊中國,感嘆早已贏台灣很多」── 與其說這是中國與台灣之別,不如說是對「廣大」中國的片面個人觀察

作者簡介:

曹博凱,深感世界充滿衝突,來到美國喬治城大學就讀衝突解決碩士,希望能為世界和平貢獻一份力,哪怕再微小不過。不巧初到美國,世紀疫情肆虐,美國大小衝突不斷,中美大國競爭如火如荼。現居美國,努力在混亂的時局中,掙扎出自己的路。關注美、中、台關係,熱衷於中國研究。偶爾寫寫文章,記錄對世界的觀察。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