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運IC面板拐點到了 買低不追高

-

【黃俊超╱先探2155期】

台灣選手接連在東京奧運傳來亮眼捷報,振奮起遭疫情壓抑多時的民心,從沒人看好到讓世界看見台灣,天知道是累積多少的訓練與多大的決心,然而一切的努力與韌性,機會永遠只留給準備好的人,贏者全拿光鮮亮麗,但金牌只有一面,能夠踏上擂台,就已值得喝采,失敗又如何,將不甘心化為動力吧!

在股市當中也是同樣的啊,每個人都知道投資有賺有賠,貪婪與恐懼是最大的敵人,但是人性並沒有那麼容易就能夠克服,謙虛地面對市場,市場永遠是對的,不斷的學習與修正,擬定最適的戰略與戰術,嚴格遵守操作紀律,提升勝率與報酬率,才有機會讓期望值大於零的每一次投資,發揮出最大的效益。

指數箱型 小優於大

全球股市於七月出現兩極化,美國四大指數月線全數創高,相對強勢還包含德國、澳洲與台灣,雖有震盪仍力守季線。而中國股市表現不佳,四大指數僅剩深圳指數勉強守住年線,跌幅最重的香港國企指數,已成最接近疫情爆發低點的市場。全球指數消長,國際級資金必有挪移,對股市影響恐只是剛開始。

多頭市場緩漲急跌是正常現象,加權指數去年收在一四七三二點,四個月後來到一七七○九點,然九個交易日下跌超過二五○○點,幾乎吃光漲幅,而後再創下一八○三四點的史高,隨後十個交易日下跌超過千點,整體而言雖仍屬相對強勢,不過個股因法人、融資等籌碼面的推波助瀾,股價調整頗為激烈。

計畫趕不上變化,變化也跟不上某人一句話。對於台灣的航運類股來說,在歷經數倍漲幅過後,利多、利空、漲停、跌停交替上演著全民運動的大劇場,檯面上的某人為拜登簽署行政命令,檯面下則是四面八方各大高手的籌碼大亂鬥,運輸類股對於指數直接影響相對事小,但對市場氛圍與信心則至關重大。

指標性的長榮(2603)與陽明(2609)股價皆腰斬,連帶拖累整體傳產類股表現,不過鋼鐵類股籌碼相對沒那麼凌亂,然短線受制中國政策干擾,仍需等待整理過後再次向上的訊號,盤面資金近期朝向中小型電子股尋找機會,以次族群或個股表現為主,題材與績優股並重,帶動櫃檯指數強於加權指數。

國際股市的震央在中國,而加權指數的波動來自航運類股,因此,若這兩大變數若能夠逐漸消弭,則對於指數多方就會帶來穩定的效果,短期選股概分為兩大方向,一是持續追逐強勢股,尤其具有籌碼優勢如法人連續買進的標的;二是尋找具有低基期優勢的績優股,航運與面板股則更需要留意籌碼面的變化。

貨櫃三雄 人氣滿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