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20天內6000地震 中央大學AI系統偵測

地牛頻頻翻身,不時伴隨地鳴聲,讓花蓮民眾感到惶恐不安,擔心斷層會不會破到地表?中央大學地科系郭陳澔教授追震團隊,以4年時間研發AI技術分析指出,地表破裂極有可能在東部外海,在花蓮內陸機率相對較低,除非觸動其它斷層系統。(李明朝報導)

中央大學郭陳澔教授提到,台灣東部一直是地震發生頻率最高的區域,卻發現連續地震觀測站的密度相對西部稀疏,也因為資料的缺乏,對當地活動斷層構造探索,面臨許多的限制。

今年4月開始,花蓮壽豐區域陸續發生大、小震,郭陳澔教授帶領的追震團隊,早在4月22日群震初始階段,趕赴地震區域建置66站密集地震網監測,並且完成初始群震資料分析。連同過去4年來追震團隊也在台灣東部佈建超過500站次的臨時地震站,監測多起大地震餘震序列,已經對於當地活動斷層構造慢慢有所掌握,相信在未來可以提供許多地震防災資訊上的基礎資料。

為了因應龐大的數量餘震序列資料,郭陳澔教授追震團隊自主研發AI地震處理系統,快速的分析群震序列;郭陳澔教授表示,2018與2019花蓮地震,蒐集2000至3000筆的餘震序列,如果以人工資料處理時間,基本上都需超過6個月以上,對於研究來說,時間相當的冗長。

團隊在這4年內不斷地累積大數據資料並指導兩位研究生(黃俊銘博士生與張立衡碩士生)自主研發AI地震處理系統,可以快速的分析群震序列,這次在22天的資料回收後,僅以3天的時間,自動繪製群震分佈圖,並偵測超過6000起地震,就目前研究結果可以清楚描繪出向西北方傾的主要盲斷層構造,並切過海岸山脈,若構造持續向東部發育,地表破裂極有可能在東部外海,在花蓮內陸區域機率相對較低,除非觸動其它斷層系統。

郭陳澔教授表示,AI地震處理系統已經發展不僅在研究用途上,在地震即時觀測系統已可以直接應用,未來仍持續朝新的AI演算法與系統優化努力,同時會在文章發表後,公開給社群廣泛使用,揭開更多臺灣孕震帶成因(圖:郭陳澔教授提供)

更多社會相關新聞
太魯閣出軌49死報告出爐 懲處最高只到台鐵副局長
「訂千元蛋糕」下樓找嘸外送員 竟遭路過婦人拿走
妻子偷吃車友露骨對話流出 人夫崩潰
宿醉酒駕這麼多!北市警統計 白天酒駕多達582人
逾60汽機車夜遊群聚!見警攔查 魚貫大迴轉

今日推薦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