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甜交響曲

為了確認這瓶酒的滋味,我一連在睡前喝了好幾天,越喝越不確定它的特色是苦還是甜。

可能是我太了解釀這瓶酒背後的人生,也可能是酒本身的故事性太強。一個男人用二十一年的人生釀成一瓶酒,而且所有原料堅持用本土小麥。更不可思議的是,這些小麥都是在他的努力下所栽種出來。

二十一年前,施明煌以「喜願」品牌創業,為身心障礙的孩子打造了麵包工坊和安身立命的平台,這烘培生意也讓他意識到台灣農業的根本問題。

當小麥麵粉的消費量已經超越稻米的時候,台灣卻沒有自己的小麥能供應內需。這是食安問題也是國安問題,國際糧價起起伏伏,我們一直只能隨波逐流。台灣每人食用的稻米量,從七十年代每年八十公斤,降到每年低於四十公斤。食用小麥量則從每年二十公斤,增長到超過四十公斤,全靠每年進口一百三十萬公噸小麥。

臺灣曾是小麥的重要產地,根據歷史記載,日本殖民臺灣年代,小麥從台中沿海一路遍植至台南,耕作面積超過5000甲,處處是一片片金黃小麥海洋。施明煌開始想辦法復育台灣小麥,從南到北找農民契作,並且保證收購價格,從一年三十噸的產量努力了十三年之後成長到今天的四百噸。這個數字和進口小麥比起來卻仍然是九牛一毛,他卻樂觀的認為很有成長空間,至少台灣小麥已經有了起步的基礎。

施明煌這些人生我是一路看過來的,那天到雲林找他,喝他用自己小麥釀的威士忌,竟然感覺像是帶喝他的人生紀念品。

一開始只喝到帶有台灣泥土味的甜味,越喝卻越有淡淡的苦味,那苦味再苦下去,竟然開始變甜。也許這就是人生的原味吧,永遠不知是苦是甜,如同英倫搖滾天團Verve的那首「苦甜交響曲(Bittersweet Symphony)」所說的:

人生如同一部苦甜交響曲

總想要追求圓滿

體驗一切悲歡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