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思機器人:用外骨骼機器人為行走障礙人士開「外掛」|創業

老態龍鍾的人也可以「健步如飛」?

截至 2017 年底,我國 60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有 2.41 億人,佔總人口 17.3 %,這是此前全國老齡辦召開的人口老齡化國情教育新聞發布會上曾披露過一組數據。

變老是人類無法避免的過程,然而在身體各項機能開始退化後,人類往往力不從心,如中風等疾病導致的癱瘓或者行走障礙,成為了老年人的掣肘。然而,英漢思機器人( Enhanced Robotics )為行走障礙人群打造了一款「祕密武器」——外骨骼機器人。該機器人猶如一劑外掛,讓行走障礙人士擺脱束縛。

外骨骼機器人一直被視為酷炫、科幻的代表,其被用於軍事、工業、醫療等領域。隨着國内醫療康複領域的外骨骼機器人新興企業如邁步、傅利葉、英漢思等出現,國内的醫療外骨骼機器人市場開始逐漸熱鬧起來。目前整個國際上的醫療康複外骨骼機器人正在向精細化小型化和智能化發展。

其中,英漢思機器人則是一家從事輕型動力外骨骼研發的科技企業,專註於在日常生活場景下使用的外骨骼核心技術研發與產品化。目前,英漢思的產品有兩款:以康複為主的機器人和以助力為主的機器人。

據英漢思的 CEO 朱瀚琦介紹,該公司的第一款產品並沒有任何行走功能,而是以康複功能為主的機器人。「我們需要以康複功能為主的機器人切入市場,這是結合目前的市場特點所做的決定。」他說。

據朱瀚琦解釋,目前中國的康複體系還很薄弱,一方面是人力資源的缺乏和效率的低下。「中國的老齡化帶來的下遊客戶需求很大,我們分析每年在中國發生的康複服務的次數有 2 億多次,預計三年内會增加到 5 億次。」他表示,康複師的增幅無法滿足患者的增幅,即產生了問題。另一方面,中遊康複服務機構基礎比較薄弱。「在中國,康複與社保的鏈接還比較弱,單次康複價格達到一兩百塊。」他表示價格高對於病人來說是一個門檻。

所以,以康複功能為主的機器人主要面向醫院,目的是讓康複科增加收入,提升效率。朱瀚琦沒有透露英漢思康複機器人的具體出廠價格,不過他表示:「可以康複科在 12 個月内收購成本。」

此外,英漢思也推出了助力版外骨骼機器人。此款機器人是目前大多數外骨骼機器人企業的主打產品。然而與傅利葉和邁步等企業的產品不同的是,英漢思的助力版外骨骼機器人面向的用戶並非是完全癱瘓的人士。「從商業的角度上來講,中國有 1200 萬的中風病人,這些病人大多數都並非完全癱瘓,而是還有一定的行走能力。」朱瀚琦說。

英漢思的助力外骨骼機器人主要針對可以行走,但有一定行走障礙的患者,如中風後遺症或者關節炎導致的關節疼痛。「我們主要走的是低成本、單關節的助力外骨骼。」朱瀚琦補充說道。

因為從一開始對於用戶群體的定位與一般外骨骼機器人企業不同,英漢思在產品設計上上也體現了差異性。朱瀚琦解釋道,給完全癱瘓的病人使用的產品,其設計邏輯會偏向以機器為主,即用機器來帶動人走路。

但英漢思的產品是以人為主。其動力外骨骼技術可以實時偵測人體行走步態,透過智能的控制算法與位於人體膝關節的驅動裝置為老年人提供外部助力,從而恢複老年人的行走功能。「我們是基於自己的控制算法,不預測任何的軌蹟,而是根據位置去記住這個時刻應該給患者提供什麼樣的助力,實質上是力的控制,而不是軌蹟的控制。」他說。朱瀚琦表示,英漢思的產品可以在不同的復雜場景下進行助力。

已經完成天使輪的英漢思將目前的主要產品定為康複版的機器人,其商業模式已經很成熟,即向醫院銷售。但是,朱瀚琦還在思考别的可能性,即:一是家庭模式到底是以租用為主還是以直接銷售為主;二是除了醫院等醫療機構,養老地產等是否也可以進行產品的推廣。

同時,朱瀚琦非常看好助力外骨骼機器人的未來。他認為,許多疾病種類都需要外骨骼增強。但是他直言,市場的推廣成本很高,這不是一兩家企業就可以做到的事情。「需要大家共同推動這個市場。」他說。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