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很重要?在幼兒教育階段,隨便一件事都比英語重要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圖片來源:iStockphoto)

作者/獨立評論
文/楊逸飛

日前行政院長提出希望教育部研議鬆綁幼兒園英語教學的相關政策,再次讓在幼教界的熱門議題重起漣漪。

事實上,從教育專業與幼兒發展的角度來說,能不能教英語,教育部早在好幾年前就已經有過一套良好的說詞「學齡前幼兒英語教育政策說帖」,相關的立場筆者不在此贅述。

從院長過去跟現在的論述都可以清楚知道,政院當前最大的希望,是將英語做為我國的第二官方語言。這個做法在今年初提出當時,就曾被政大語言所特聘教授何萬順建言,在法制上缺少法源依據:中華民國政府從未制定官方語,我們目前用的只算是約定俗成國語。一個沒有法源依據的英語,甚至連約定俗成都不算的語言,究竟該用怎樣的立場進入教育體制內?

再者,台灣當前英語學習最大的問題,並不是在教學,而是在整體社會中並沒有足夠可以「使用英語的環境」。比對香港或馬來西亞等多語言的國家,他們的公部門都是兩種語言,各種文宣、政府公開的會議、電視新聞、旅遊環境等,也都是用兩種語言在經營,國人從小就很自然的接觸到這些語言,在學校學習的東西,生活上也能很自然地使用,有這樣的社會文化氛圍,推行第二語言才可能成功。並非只是喊喊口號,秀兩段英語,隨便交辦一個小小的教育部,就可以宣稱做好的「語言政策」。

我不否認英語是當前國際的重要語言,我也認為這是國家很重要的基礎,但如果政院真的有心要確立英語為國家政策要走的方向,該努力的是把整體社會環境打造得讓英語有用武之地。就如同我們常談的品德教育,所有人都知道,品德的重點不在「教學本身」,而是整個社會環境跟文化意識有沒有品德內涵,才會是成功的關鍵。若是把「語言政策」縮小到只有「教育教學」的問題,完全是沒有國家領導人該有的格局。

總而言之,語言政策是攸關整體國家發展與競爭力的重大決定,如果當前政府重視語言,國家首長應當放大格局,統籌運用、規劃整體行政部門資源,並結合相關法制規範,為台灣營造一個能使用「英語溝通的社會環境」。就請政院率領團隊,優先從公部門與大環境開始進行「沉浸式的語言學習」,不要拿無法發聲的弱小幼兒作為政策的白老鼠。英語很重要,但在幼兒教育階段,隨便一件事情都比英語重要。

(作者為公幼教師。)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重度腦麻,他走過建中、台大與美國博士,卻一頭撞上台灣學術體制困境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論壇文章
中選會出老千 柯文哲剉咧等
柯文哲有說謊嗎?
加拿大和墨西哥為何向美國低頭?
盧秀燕委員 退選吧!
這世界上,不存在著這一種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