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光園地】傳承抗戰精神 弘揚武德志節

文:政治作戰局文宣心戰處供稿

壹、前言

再過幾天,就是七七盧溝橋事變82周年的紀念日,這一天不僅是8年抗戰的開端,更是揭開反侵略戰爭的序曲。當我們在回顧這一頁悲壯的歷史時,全體官兵應傳承抗戰先烈為國家犧牲奮鬥的愛國信念與精神意志,持續弘揚武德志節,戮力戰訓任務,貫徹國軍保國衛民的神聖使命,進而打造幸福、安定、繁榮的生活環境,以成為國家建設與發展最堅實的後盾。

貳、緬懷先烈志節,傳承抗戰精神

自民國26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到民國34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為止,國軍以劣勢裝備與日軍浴血苦戰8年1個月零7天,戰火遍及中國大陸3分之2的土地,歷經大型會戰22次、重要戰鬥4萬餘次,國軍傷亡322萬官兵。這場在歷史上,規模最大、時間最長、傷亡最多的戰爭中,那些驚人數字不僅代表著慘烈的犧牲,而在每個數字的背後,都是國軍前輩用生命刻劃無數可歌可泣、臨危不懼的軍人志節。他們以生命捍衛國家生存,憑藉的是軍人本身的軍事專業和愛國信念的發揮,將貫徹軍人保家衛國的使命決心,「犧牲、團結、負責」的黃埔精神,以及堅定「國家、責任、榮譽」的國軍信念,轉化為強大的精神戰力,才能勇敢面對殘酷的戰場,不怕犧牲,慷慨赴死,艱苦奮鬥到底。

如民國29年棗宜會戰中,英勇殉國的第33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將軍,是抗戰中壯烈犧牲官階最高的烈士;滕縣之戰,陸軍122師師長王銘章將軍率領部隊浴血奮戰,全師官兵寧死不降,盡數壯烈成仁,無一生還;空軍閻海文烈士,在飛機中彈後迫降日軍陣地,以自衛用的手槍與日軍奮戰,並用最後1顆子彈自戕殉國;中山艦艦長薩師俊烈士,堅持與艦共存亡的精神,在在彰顯這場攸關國家民族存亡的戰爭,不但是軍人武德與愛國心極致的展現,更是一場以個人短暫有限的生命、換取國家永續生存,只見一義、不見生死的戰爭。而這正是全體官兵所應體認傳承並發揚的光榮使命。

參、體認軍人職責,推動國防自主

古人說,「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抗戰期間,國軍在劣勢下浴血苦戰,誓死捍衛疆土,抵禦日本的侵略,造成國軍官兵傷亡慘烈。他們用生命捍衛國家生存與民族血脈,憑藉的是軍人本身的軍事專業和價值信念的發揮,貫徹軍人保家衛國的使命決心。抗戰的歷史不斷提醒我們,維護國家安全是國軍官兵責無旁貸的天職,更是全體國人的共同使命。而嚇阻戰爭、確保和平的關鍵,必須具備堅實的「軍事戰備」及優勢的「精神戰力」。

雖然我們已在臺灣建立了舉世稱羨的民主憲政,享受著自由安樂的生活,然而中共近年軍力不斷擴張,且不放棄武力犯臺,並透過各種文攻武嚇手法,企圖破壞區域穩定和臺海安全。國軍是一支仁義之師,始終秉持不求戰、也絕不畏戰的理念,在政府與全體官兵的努力下,致力推動軍事事務革新和國防自主政策,以提升整體戰力,給予國家安全最完善的保障。

肆、戮力戰訓任務,建構可恃戰力

軍以戰為主,戰以勝為先。對軍人而言,勝利是無可取代的,而堅實的戰力更是國軍贏得勝利的根本。所以,我們始終秉持從嚴從難、求精求實的態度,來訓練部隊,強化戰力。尤其面對中共對我國造成的威脅,國軍除了保持高度警戒,無論是戰備整備或演訓,在強度、深度和廣度等各方面,都比過去的訓練標準更高、更嚴格。

今年5月國軍順利完成了漢光35號演習實兵操演,各級部隊以演習中的精湛表現,贏得三軍統帥蔡總統與全體國人高度的肯定和讚許,就是最好的例證。在5天4夜的實兵操演中,無論是空軍在彰化戰備道完成了難度極高的起降;海軍在花蓮外海的「濱海決勝」演練;第四作戰區在滿豐漁場的「聯合灘岸殲敵」操演,以及昌隆農場的空降與反空降,和加祿堂海灘的登陸與反登陸,每位國軍官兵弟兄姊妹展現出來不服輸、不怕苦、不畏難的士氣與鬥志,顯示國軍絕對是一支能戰、敢戰的勁旅。

伍、結語

引用美國艾森豪總統的話:「當我選擇軍人做為一生事業,我就立志要成為最好的軍人。」全體官兵應該立志成為最好的軍人,雖然國軍的規模沒有共軍來得大,但是我們憑藉著上下一心、同心同德,擁有堅實的戰力強及高昂的士氣高,矢志捍衛國家的民主、自由與主權。官兵們在紀念七七抗戰82周年的同時,必須銘記國軍的職責,承擔起保國衛民的責任,貫徹三軍統帥蔡總統:「國土主權,寸步不讓;民主自由,堅守不退」的指導,成為國家發展最安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