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挑釁 賴總統應謀和平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日前賴清德總統在陸軍官校建校百年慶祝活動上強調,國軍必須分清敵我,不能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隨即遭馬英九辦公室批評此言是挑釁。對此,國防部長顧立雄17日表示,賴總統的意思是台灣需要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和抗敵決心,拒絕接受「首戰即終戰」的投降主義。

其實,這種反對「首戰即終戰」的說法就是挑釁,形同主張兩岸直球對決,不惜開戰,這自然不是大多數台灣人民所希望的。在這方面,兩岸關係可分為現實主義、自由主義與建構主義三方面來觀察。

簡言之,現實主義重視權力與利益,這必須以實力為後盾來相互博弈才能占到上風,甚至引發戰爭與衝突。而自由主義則強調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創雙贏,以降低衝突風險。最後則是建構主義,特別重視相互的認知與學習,以期雙方更進一步溝通理解,進而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在國際上亦同,各國都會以不同程度來運用這三種方式相互交往,不得偏廢,以便在更為廣大的活動空間中獲得最大的國家利益,避免戰爭。

但不幸的是,如今執政黨只重視現實主義而忽略其他,以致兩岸關係兵凶戰危,賴總統上任還沒滿月,兩岸關係就變得更緊張。幸好在野陣營還努力和大陸官方、民間交流,以緩和兩岸氣氛,這自然更符合兩岸的利益。

再以美中台大三角關係來觀察,由於中國崛起影響了美國的世界霸權地位,美國因而想盡辦法要壓制中國的發展,在貿易戰與科技戰等都未能達到預期效果之際,「台灣牌」則相對有效,因而不斷支持甚至慫恿台灣挑釁北京,甚至軍售的戰略規畫就是兩岸一旦開戰,台灣應撐到城鎮戰,如同烏克蘭拖著俄羅斯一般,以消耗中國國力,這才是美國最終的目的。至於台灣人民要付出多大代價,豈是美方的考量?

由此可知,反對首戰即終戰者,就是要以台灣人民的身家財產為賭注,一旦開戰,人民不戰到焦土不罷休,這種策略符合西方國家圍堵中國的政策,自可獲得國際社會一定的支持,但賴總統作為國家領導人可以不顧及國家利益和人民福祉嗎?美方若真要協防台灣,就應站上第一線,而不是讓台灣人當炮灰。由此可見,支持台灣只是美國的手段,壓制大陸才是真正目的。

面對兩岸緊張的情勢,我方除了加強國防與自衛實力之外,更必須促進兩岸的交流甚至合作,增加彼此的理解,才能避免戰爭。雖然現今台灣的安危很大部分是操之於外力,但賴總統在能力範圍之內應主動謀求兩岸和平,而不是被動受外人指使,甚至為了政黨私利而不斷發表挑釁大陸的言論,這樣的總統不可能獲得民心。(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