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鳥演員尬影帝!《花甲》高收視 Netflix也搶播

撰文/今周刊 李昭安

植劇場《花甲男孩轉大人》(簡稱《花甲》),在今年夏天吹起一股「台劇旋風」,被視為金鐘獎大熱門。不僅原著小說《花甲男孩》再版熱銷,主題曲《魚仔》也成了傳唱度超高的熱門金曲。

然而,《花甲》的成功,並非偶然

2014年,導演王小棣找了瞿友寧、陳玉勳等七位導演共同籌辦「好風光創意執行公司」,並發起「植劇場」計畫,從去年八月起,陸續推出以「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四大類型為主題的八部電視劇,《花甲》正是其中「原著改編」的劇作。

「台灣不是只能拍偶像劇、長壽本土劇!」植劇場總監製王小棣接受本刊專訪時直言,因收視率考量,這兩類戲劇長期為台灣主流,但要發展影視產業,最怕創作者變懶惰,不願再「試」不同類型片;所以講到推理劇,觀眾想到的是歐美,講到鬼片只想到日本與泰國。

王小棣說,台灣過去不是沒人拍推理劇,但因經費、資源不足,或受限收視率考量,「導演敢不拿出斧頭嗎?敢不讓血噴滿整個鏡頭嗎?敢沒有性愛嗎?」種種限制下,不少推理劇成品,像極了低成本的好萊塢B級片。

「同樣在說故事、同樣在做菜,我們只有兩把刀(兩種類型片),別人擺了一桌工具,這樣對嗎?」王小棣說,這正是植劇場勇於嘗試拍類型片,想打破說故事「框架」的原因 。

契機:全球影音龍頭找上門

繼三立偶像劇後,Netflix看中植劇場

據本刊掌握資訊,全球最大線上影音平台Netflix,近期已悄悄與好風光創意執行公司簽約,未來植劇場戲劇將在Netflix播映,全球觀眾都看得到。這是Netflix繼去年買下三立多部偶像劇播映權後,第二度與台灣業者合作。

不同的是,植劇場定位並非偶像劇,而是類型片;Netflix與植劇場談定合作,代表台灣戲劇多元性備受肯定。

王小棣笑說,「我們其實也沒革什麼命,或許可說這是一場溫柔的運動。」植劇場的理念很簡單,就是要「說台灣的故事」,「日本有大河劇,我們為何沒有這樣的品牌?」此外,也希望資深導演、編劇、演員與年輕新秀激盪出火花。

不過,「說故事」不容易,「賣故事」難度更高。植劇場至今播映完畢的七部戲劇,有的叫好又叫座,有的則因敘事、行銷等環節不夠成熟,未受高度矚目。借鏡《花甲》的經驗,台灣影視產業要持續精進,必須在三大挑戰中找出路。

行銷的挑戰

短片瘋傳、玩直播,也能延續熱度

歌手盧廣仲飾演的花甲,在阿嬤「繁星一姊」告別式上,一口氣念了長達7分鐘的祭文;此橋段催出觀眾眼淚,也催出最後一集4.16高收視率。此外,全劇七集在愛奇藝影音平台上,已累積600多萬點擊量,霸榜3周以上。

《花甲》為何這麼夯?好風光創意執行公司執行長楊斯亞指出,《花甲》是植劇場八部戲劇中,唯一一部在編劇、選角時,就想著「要怎麼行銷」的劇組。

這必須歸功於拍偶像劇起家、熟悉市場運作的導演瞿友寧,有著滿腦鬼點子。《花甲》最關鍵一場戲,是第二集盧廣仲與蔡振南父子檔3分多鐘「一鏡到底」,邊走邊互相「幹譙」的精采對手戲。

瞿友寧直言,過去不少戲劇不重行銷,剪幾支預告就覺得大家會去看,其實行銷、製作、發行都是不同專業,應該各司其職,「我們把負責影視行銷的結果娛樂公司帶進來,後面就越走越順。」

《網友觀點》Yahoo奇摩新聞歡迎您投稿!對於這個社會大小事有話想說?歡迎各界好手來發聲!用文字表達你的觀點。投稿去—>https://goo.gl/iy5TCA

你可能也會感興趣》

專訪《花甲男孩》導演 如何打造超夯台劇?
套餐縮水引眾怒 解密MOD和第四台的不公平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