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鴻蒙,需要小米OV

6月2日晚的一場發布會,讓華為上了四個熱搜。

華為鴻蒙發布會、華為為什麼堅持鴻蒙系統、HarmonyOS界面、華為P50,從這四個話題基本可以窺見這場華為發布會被討論的重點。

除了上次發布會見過的Mateview顯示器、Mateview GT顯示器、Freebuds 4耳機之外,本場發布會主要分四個部分,HarmonyOS 2(以下簡稱鴻蒙系統)、華為MatePad Pro鴻蒙平板系列、華為WATCH 3鴻蒙手錶系列,以及公佈了華為P50的外觀。

先看硬件。時隔4年,華為終於重啟WATCH系列。作為旗下首款搭載HarmonyOS的智能手錶,華為WATCH 3系列採用雙芯架構,由高性能和低功耗兩顆芯片共同驅動屏幕,無縫切換,可以根據自己對功能和續航的需求不同來進行調整。

時隔1​​8個月,華為新款MatePad Pro問世,此次共計發布了三款平板,分別是MatePad Pro 12.6和MatePad Pro 10.8新款、MatePad Pro 11,其中MatePad Pro 12.6是重中之重,搭載麒麟9000系列芯片。華為新款MatePad Pro的主要亮點還在於軟件,最令人驚訝之處在於支持拓展屏幕。發布會上演示的是華為筆記本拓展到平板,不過這已經在蘋果的Mac+iPad上實現了。

還有已經延遲了2個月的華為P50,這次雖然沒有發布,且上市時間未定,但亮相了外觀。

再來看看站在本場發布會C位的鴻蒙系統。從2018年在網絡上瘋傳、2019年正式被提出,到2020年鴻蒙2.0第一個開發者Beta版本被推送給開發者,再到如今多款華為手機終於能升級更新到鴻蒙2.0系統,是時候來看看,華為這個立項5年的鴻蒙系統進展如何了。

鴻蒙不是來取代安卓的

非常明確的是,萬眾期待的鴻蒙不只是手機/平板操作系統,它是囊括一整套物聯網設備在內的生態系統解決方案。用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的話說,我們在2000年以後進入手機智能時代,現在進入萬物智能時代,但手機、Pad、手錶、車各有操作系統、設備分割的問題依然待解決。

簡言之,鴻蒙OS不是來取代安卓的,而用來解決安卓系統、iOS系統所不能解決的問題的。

據華為消費者業務軟件部總裁王成錄介紹,五年前開始設計鴻蒙就採用了全棧解耦架構,同一套系統不僅能夠在手機、手錶上使用,小到128K RAM設備上都可以。

比如,在手機上,拖一下圖標,就能把手機和其他設備連接起來,投屏到Pad、大屏、控制電視的攝像頭、音響等,組成一個無線合體終端。更厲害的是,在使用多設備的前提下,讓服務隨著設備走,當我們用哪個設備的時候,服務就在這個設備上運行,當換到另一台設備的時候,服務就無縫流轉到另一個設備上。

“現在沒有一個系統能夠全設備覆蓋,我們創造性提出了分佈式技術——用軟總線把所有設備連接起來。”王成錄說,技術上不簡單,要經歷發現、配對、驗證等步驟,完成所有操作才能夠連接所有設備。

多設備無縫流轉、融合成超級終端,是鴻蒙系統的最大特點。升級鴻蒙的設備都有哪些,以及可使用的時間節點,是用戶最關心的。

余承東表示,發布會當天,華為Mate40系列、Mate30系列、P40系列、MatePad Pro系列就能升級為鴻蒙系統,今年三季度,將支持Mate20系列、nova8系列、MatePad系列等,到年底,支持P30系列、華為智慧屏V/S系列等,明年上半年,覆蓋到P20系列、P10系列、Mate9系列、nova5、nova4系列等。

華為鴻蒙,需要小米OV
華為鴻蒙,需要小米OV

也就是說,到明年上半年,鴻蒙基本覆蓋華為近1-5年來發布的所有主流智能設備。要知道,部分機器的系統還停留在EMUI9,華為如此的覆蓋力度還是非常震撼的。

分佈式技術的確引發了不小的關注。但蘋果全家桶用戶對此應該不會陌生,蘋果的iPhone、iPad和Mac等多設備之間已實現鏡像投射、複製、文件共享、應用流轉等功能。

只不過蘋果這些功能都局限於自己的產品裡,而鴻蒙已經把手機和大屏組成超級終端的能力開放給第三方。比如,跟優酷做創新,可以在手機端操控電視屏上的視頻角度。

當Mac用上蘋果自家的M1芯片後,Mac OS和iOS融合得越來越好了,有預測認為,未來兩者可能將真正融合,而此前融合得不好,是因為Mac上用的是英特爾芯片。這恰恰也是文淵智庫創始人王超擔心的問題,即便設備之間的鴻蒙系統統一了,但芯片、架構不統一,融合度、流暢度是否會打折扣,還是個考驗。

“華為手機有搭載麒麟芯片的、還有聯發科、高通芯片的,華為電腦搭載的是英特爾芯片,再加上,安卓系統在國內已經被分得五花八門,適配起來難度非常大。”王超表示。

鴻蒙要成功,必須打動TOP4廠商?

實現技術並不難,難的是誰計劃加入鴻蒙家族、貢獻設備數量。

截至2021年5月21日,HarmonyOS生態已經發展了1000多個智能硬件合作夥伴,50多個模組和芯片解決方案合作夥伴,包括家居、出行、教育、辦公、運動健康、政企、影音娛樂等多個領域的合作夥伴。具體包括美的蘇泊爾九陽股份、小熊電器科大訊飛京東方、三六零、潤和軟件等。

這些在王超看來,都是與華為沒有競爭關係的廠商。而即便是宣布加入鴻蒙生態的手機廠商魅族,據了解,也僅有Lipro智能家居產品接入鴻蒙,手機、手錶仍然基於安卓系統。

很顯然,華為用鴻蒙對標的是谷歌已經誕生三年的操作系統Fuchsia,同樣希望統一手機、筆記本電腦、智能家居等不同設備,用單一系統建立龐大的生態圈。

鴻蒙的野心,令其他國產手機廠商“望而卻步”。而谷歌的Fuchsia似乎已經有所動作,三星最近開始與穀歌合作開發Fuchsia OS,可能會成為最先改用Fuchsia OS的手機廠商。

三星的Tizen沒能成功,谷歌的Fuchsia進展緩慢,那鴻蒙在什麼條件下才能成功呢?此前王成錄提出過“16%市佔率是操作系統生態繁榮的分水嶺”的說法。華為發現,16%的市佔率是一個生死線,只有蘋果和谷歌持續在16%這條生死線之上。基於此,華為定下了2021年底的新目標:搭載鴻蒙的設備是3億台,其中包含2億台華為自有手機,Pad、手錶、智慧屏、音箱等3千萬台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這之中沒有提及華為筆記本電腦MateBook。“華為MateBook在和Windows簽約的狀態下,不會使用鴻蒙系統。”王超表示,如果更新成鴻蒙系統,可能也會對華為的筆記本收入產生影響。

對於16%市佔率的標準,資深產品經理判官表示,蘋果和谷歌的終端大都是PC、平板和手機這種強算力的設備,手錶、家電等屬於弱算力設備,使用頻率方面也沒法和強算力的中心設備相比。

他的觀點是,靠存量設備是撐不起來的,必須有增量,而且得有出貨量大的設備廠商跟進。王超也稱,最核心的設備還是手機,即便華為手機的存量很大,但增量少依然是個問題,鴻蒙要想成為一個超級操作系統,必須打動手機出貨量前四的國產手機廠商。

換言之,真正決定鴻蒙成功與否的,是裝機量上千萬台的小米、OPPO、vivo。Canalys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大陸市場,2021年Q1手機廠商出貨量排名依次是vivo、OPPO、華為和小米。

華為鴻蒙,需要小米OV
華為鴻蒙,需要小米OV

但不止一位業內人士判斷,其他手機廠商短期內大概率不會跟進鴻蒙。“在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裡,華為自己做手機,又做系統,各家從商業決策角度出發,不跟進很正常。”王超表示,各廠商也會擔心加入鴻蒙生態後也受到谷歌GMS禁令,影響海外市場。

此前有小米高管表示,如果華為鴻蒙和芯片業務獨立出來,將願意使用。目前,被分家的榮耀暫時沒有出現在鴻蒙家族的名單上。本月16日,榮耀將舉辦芯片發布會,不知道會不會成為第二家支持鴻蒙的手機廠商。

鴻蒙的生態野心,競爭者眾多

用單一系統爭奪未來生態,主要爭奪對像從一個人變為一個家庭,更能準確解釋鴻蒙的雄心。如同Fuchsia OS之於谷歌:用一個統一的操作系統,實現所有物聯網設備之間的互聯,並讓它們協同工作。

手機,雖然是各類IoT設備中優先級較高的,是華為提出的“1+8+N”的戰略的主入口,但在安卓已經成為手機市場事實標準的背景下,伴隨智能手錶、平板、電視、車機等跟人的交互頻度顯著提升,華為的鴻蒙圖謀的是先切入其他IoT硬件設備市場,引導開發者開發基於鴻蒙原生的IoT應用生態,再反哺手機鴻蒙原生生態。

——也就是“8+N”,8是4個大屏入口——平板\車機\PC \智慧屏,以及4個非大屏入口——手錶\耳機\AI音箱\ARVR眼鏡,N則是交給不同的硬件生態合作夥伴去開發生產。

華為鴻蒙,需要小米OV
華為鴻蒙,需要小米OV

但物聯網操作系統這塊大蛋糕,盯上的廠商也有很多,除了谷歌Fuchsia,還有阿里AliOS、騰訊TencentOS tiny、小米Vela OS、三星SmartTings、蘋果SiriOS等。

鴻蒙能否成功,與其連接的終端數量有關,還與系統上的開發者數量息息相關。在這方面,鴻蒙與安卓和iOS還存在較大差距。據了解,現在全球範圍內安卓系統的開發者數量達到2000萬,iOS開發者數量達到2400萬,而鴻蒙生態的開發者數量還只是數百萬名。

在本場發布會前,關於“鴻蒙是不是安卓換個殼”的話題熱度始終很高。“阿里雲就曾因為對Android改動,且不承認是Android,被谷歌起訴,有這樣的前車之鑑,華為不敢、也犯不著這麼做。”王超表示,而鴻蒙和安卓的相似,可以理解為一種兼容和適配,因為目前鴻蒙處於弱勢的地位,不可能讓所有的開發者為它大動干戈,因此是在很小的代價下,去接近安卓操作系統,慢慢的讓開發者轉換。

對於這個問題,王成錄曾做過解釋:“並不是所有Android代碼都是谷歌開發的,絕大部分代碼來自開源社區。鴻蒙也會吸收社區的優秀技術和代碼,用了AOSP(Android 開源項目)的開源代碼就判斷鴻蒙是Android換了皮,說明這類吐槽者沒有太準確理解什麼是開源。”

他還透露,今年10月份鴻蒙第三階段的開源代碼會上線,來自ASOP社區的,由谷歌貢獻的代碼幾乎沒有了。

成為全球第三大操作系統這件事,還沒人做成過。曾經的三星的Tizen、谷歌的Fuchsia,沒有身處華為如今背水一戰的境地,其實不可作為真正意義上的參考。

在Tizen發布的2012年,三星如日中天,是安卓生態裡第一重要的廠商,與穀歌不存在競爭,當時發布Tizen屬於小規模的試驗,再加上生態的薄弱,以及沒有拉攏足夠多的開發者,失敗是必然。

而Fuchsia研發計劃曝光數年後,目前處於極早期,就在幾天前(5月25日),Fuchsia OS剛公開可用。可以說,谷歌的限制,客觀上加快了華為的研發進度、應用速度,給了它彎道超車的機會,後起的華為鴻蒙OS的推廣速度還要比Fuchsia OS更快一些。

話說回來,鴻蒙之於華為,一方面是救命稻草。伴隨缺芯危機,華為的全球市佔率從去年Q3開始下降,今年Q1市佔率跌至僅有6.92%,市場排名跌至第6;華為在海外市場的市佔率也跌至2021Q1的2.05 %;華為在國內市場的市佔率出現腰斬。在美國的製裁下,今年很可能是華為達成鴻蒙生態目標的最後窗口期,這也是鴻蒙於6月2日在手機端公測的原因。

另一方面,鴻蒙也是華為實現業務延續的關鍵。今天的鴻蒙在幫助華為通過軟件優化硬件、延長現有設備的壽命,未來的鴻蒙可能就是華為商業模式轉型的起點,不但讓它像微軟、谷歌一樣,通過深度定制的軟件授權及渠道佣金獲得持續的收入,更是開啟萬物互聯時代的起點。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