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輸出英文師資 國際市場搶著要

雖然有些人認為「怎麼瑪麗亞變老師了?」但其實菲律賓籍的英文老師可是非常搶手。(圖片來源/全球中央提供)

菲律賓英語教師在國際市場相當吃香,例如中國線上英語教育平台51Talk旗下1萬8,000名英語教師中,就有1萬6,000名是菲國人,而在菲律賓總統杜特蒂促成下,未來兩年還將派遣至少2,000名英語教師到中國教書。

「怎麼瑪麗亞變老師了?」高雄市長韓國瑜3月6日北上到台北市出席工商協進會活動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被解讀為歧視性語言,批評聲浪排山倒海,三天後高雄市政府發表聲明道歉,菲律賓駐台代表班納友希望「就此止住,成為過去」,事件緩緩落幕。

韓國瑜當天在回應業者提議引進菲律賓英語白領人才時認為,引進菲律賓人才恐怕會對高雄人、台灣人造成心理衝擊,他認為這是民眾必須克服的心理過程。

菲律賓作為天主教徒居多的國家,瑪麗亞(Maria)是一個普遍的女性名字,就連男性名字「馬利安諾」(Mariano)也是從「瑪麗亞」演化而來,都是為了表達對聖母瑪麗亞的尊崇之意。

但因為12萬名在台菲勞中有八成以上從事廠工、看護、家庭幫傭及危險產業的情況下,「瑪麗亞」這個稱呼在台灣被貼上帶有歧視色彩的標籤。

菲籍英語教師國際正夯 中國大批引進美國也招手

「怎麼瑪麗亞就不能當老師了?」許多替菲律賓人打抱不平的網友反問。

事實上,菲人在世界各地教書情況頗為普遍。勞工組織「公共服務勞工獨立聯盟」(PSLINK)2009年曾在一份調查指出,過去10年間已有大約4,000名菲國數學、科學、英語及特殊教育等科目的教師應聘到美國、日本及中東國家執教。

媒體近年也報導,美國不少州因為教師不堪薪資低微而轉行,許多學校必須透過文化交流名目從外國引進教師。2015年到2018年間,光是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Pendergast初等教育學區就招募了超過50名菲籍教師。

對於教師的輸出,菲國政府目前沒有精準的數字,但根據菲律賓統計署(PSA)2017年的普查,234萬海外菲勞當中有8.7%是專業人員,相當於20萬3,580人,這包括教師在內。

另一方面,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國線上英語教育平台51Talk,旗下有1萬8,000名英語教師,其中1萬6,000名是菲律賓人。

51Talk創辦人兼總裁黃佳佳(Jack Huang)去年12月接受菲國ANC電視台訪問時說:「我們相信菲律賓教師是最好的英語教師,他們天性樂觀及友善,很適合在線教導中國孩童。」

在菲律賓總統杜特蒂的促成下,馬尼拉與北京去年簽署雙邊協定並已擬妥執行規範,未來兩年將陸續派遣2,000名菲國英語教師到中國教書,視實施及需求情況而定,人數還可能增加。

為什麼菲國英語教師突然變得這麼搶手?業界人士分析,全球化及國際化的趨勢,未來幾年市場對英語教師的需求只會增多不會減少,而菲律賓擁有極佳的先天及後天英語環境,學習成本相對低廉,自然是國際語言市場的優先選擇之一。

英文列第二官方語 多數學校以英語教學

美國於1898年至1946年間對菲律賓的統治,為英語環境奠下了基礎,菲律賓政府本身對外來語言的開放與接受態度,也是關鍵因素。菲律賓為7,000多座島嶼組成的國家,經確認的方言多達187種,因此政府選擇英語作為第二官方語言以利溝通,並投入大批資源推廣。

1974年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總統執政時代,菲律賓政府推出了雙語教育政策(BEP),把英語作為科學及數學等科目的傳授媒介,這項政策在1986年馬可仕倒台後獲得延續,並為1987年菲律賓新憲法所確認。

菲律賓黎剎科技大學(RTU)副校長曼尼塞斯(Julius Meneses)向《全球中央》介紹,就菲國的各級學校而言,除了偏遠公立學校的教師比較傾向以母語教學,城市地區大多數學校特別是私立學校,普遍使用英語作為教學媒介。

在校園裡,一般公立學校的學生多以菲語對話,私立學校則是菲、英語混搭著說,但教科書除了菲語科之外,其他幾乎都是以英文編寫,到了中學及大學,許多教科書更是直接從美國進口或授權翻印。

曼尼塞斯說,英語是菲國的第二官方語言,在全國各地普遍流通,教育程度高以及富裕的家庭甚至在家也用英語對談,學者與上層社會人士的英語更為流暢。有人詬病菲人的英語腔調,但他相信這不是問題,許多跨國企業來菲設立客服中心即是很好的證明。

已在菲國退休的台灣前外交人員林秀國觀察,菲國英語教育競爭力在於天主教學校的系統。由於這些天主教學校在其他國家多有姐妹校或分校,因此學歷相互承認。此外,菲國英語教育務實,不做基礎理論研究,實用性極強。

英文提升競爭優勢 觀光商務都受惠

菲國英語人口普遍,不光是拜教育所賜。根據2016年的統計,8%的小學生無法讀完小學,18%的初級中學生無法升上高級中學,但沉浸在英語環境裡,讓他們很自然地也能說一些日常英語。

去過菲律賓的人會發現,英語就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馬路上的交通標語、商業招牌幾乎都是用英文標示;主流報紙、雜誌用英文撰寫;民眾看的體育轉播、電視影集、電影很多都是講英語,而且不打字幕,就連小朋友看的美國卡通也是原汁原味,沒有菲語配音。

環境使然,菲律賓人的英語能力想不好也難。根據菲律賓統計署2000年資料,菲國五歲以上民眾當中,每10人就有六人能說英語,以首都大馬尼拉地區的81.75%為最高。當然,不同社會階層的英語能力也不一樣。

根據英孚國際文教機構(EF)發布的2018年全球英語能力指標報告(EF English Proficiency Index),菲律賓以61.84的評分高居亞洲第二、全球第14,在亞洲僅次於新加坡的68.63。台灣則以51.88排名亞洲第10、全球第48。

英語能力在全球化時代為菲律賓帶來不少競爭優勢,受惠的產業包括觀光、退休、經貿投資以及勞工輸出等。

因為語言能通,菲律賓吸引了許多國際觀光客造訪,從2010年的352萬人次增加到2018年的713萬人次,八年來翻了一倍,而且年年都呈正增長;《國際生活》(International Living)雜誌也以生活開支低、民眾能說英語等理由,把菲國列為適合退休的地點。

勞工輸出方面,外勞與同事、主管之間的溝通能力極為重要,也是能否滿足產業及雇主要求的重要衡量標準,英語能力使菲人在海外的技術、專業及勞動產業都受到歡迎。此外,菲國商務外包及客服產業興旺,為國家賺進大把美金,也應歸功於菲國具有充沛的英語人口。

英語環境吸引國際學生 赴菲學英語正流行

菲國優良的英語環境引起外國學生的注意。菲律賓移民局2017年簽發了1萬8,713張特別求學簽證以及1萬4,848張學生簽證,遠高於2014年的6,258張和3,005張。這其中發給台灣學生的特別求學簽證從2014年的五張增至2017年的170張,學生簽證從24張增至55張。

來菲學習英語的模式基本上有兩種:正規學府和短期語言學校。

正在菲律賓亞太大學(UA&P)攻讀碩士的台灣學生黃澤翔向《全球中央》表示,菲國許多大學都跟國際接軌,

寒暑假期間與其他國家交換學生頻繁,而且教學相當扎實。以他的親身經驗,一個學期就繳交了40篇英文報告,雖然挑戰大,但收穫也更多。

黃澤翔還說:「很多教授曾經留美、留英,兼具了外國及本地的視野與經驗,因此講課時也很國際化。同校有很多學生是來自日、韓,他們打算以菲律賓為跳板,在讀完大學具備一定英語基礎之後,再到歐美深造。」

語言學校近年雨後春筍般林立,據業界人士估計,光是在宿霧就有300多家。這些學校的師資多是從菲國正規教育體系過來兼差,按照學生的需求提供客製化、速成教學,透過唱歌、吟詩與一對一交談等方式,在兩個星期到一個月內結業,並發給證書。

雖然這樣的學習方式不如正規學校扎實,但結業後也能進行自我介紹、點餐、購物等簡易日常對話,即使文法不全然正確,但已能表達意思。

菲律賓長期以來對英語的專注帶來了新的問題,民眾菲語能力逐漸下滑,學生看不懂早期文學作品中類似文言文的字詞,再加上研究發現幼童以母語學習的效果會更佳。因此,菲律賓政府又開始回頭推動母語,試圖在兩者之間取得平衡。

原文作者為林行健 ,本文轉載自《中央社全球中央雜誌》。全球中央電子書請連結:https://www.ysgoshopping.com/

更多信傳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