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原住民族媒體近用權 原廣東河轉播站動土

為落實原住民族媒體近用權、強化通訊傳播普及服務,縮減數位落差,原住民族廣播電臺規劃增建20座轉播站臺,首站「東河轉播站」興建工程今(16)日動土,期盼建置完成後,達成原住民族公共傳播服務普及性及可及性的最後一哩路。

原廣自106年起,陸續建置完成臺北總臺及4座轉播站;107年發包規劃南部分臺、東部分臺及13座轉播站,於108年建置完成,目前計有17座轉播站營運中,為進一步落實原住民族媒體近用權,原廣臺規劃再增建20座轉播站臺,全臺將設置37個改善部落收聽的轉播站。

規劃建置20站的首站「東河轉播站興建工程動土典禮」,今日於臺東縣東河鄉尚德村站臺基地舉行,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董事長瑪拉歐斯率同重要幹部前往會場,並邀請臺東縣政府、東河鄉公所、尚德村重要地方人士及縣內廣播電臺代表、工程廠商出席。

瑪拉歐斯指出,原廣臺在全國建設轉播站是最艱難的工程,也是歷史性的工程,更是提昇原住民族傳播權的重要工程,此次廣播電臺建置完成後,覆蓋率將由原先的全國89.02%提升至92%,原鄉63.78%提升至95%。

他表示,由於臺灣環境受到地理區隔,住在偏遠地區的居民非常需要容易接收的媒體,而廣播不論是傳送速度、使用便利性及製作成本等要素,都較其他媒體更具優勢,是促進通訊傳播接近使用及普及服務最恰適的工具。

另於緊急災害發生時,部落電力中斷,無法透過電視媒體傳送相關疏散訊息,而廣播媒體輕巧、載具多元且攜帶便利,在山區多天災的情況下,可利用廣播媒體進行緊急通報。

瑪拉歐斯也指出,為有效積極產製優質及多元的節目內容,將於既有的臺東及高雄分臺之外,併行規劃增設中部分臺及花蓮分臺,完臻區域間訊息傳遞及文化保存,連結各部落公共服務與緊急災難救助系統、建構原住民族教育、傳播、資訊及服務平臺、行銷原住民族部落觀光休閒產業,以保障原住民族媒體近用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