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膜救命 柯文哲:2成腦死

(中央社記者陳舜協台北4日電)葉克膜(ECMO,體外維生系統)是許多民眾心目中救命的最後防線,台大醫院創傷醫學部主任柯文哲今天表示,使用葉克膜救命,有22%救回後腦死,民眾過度期待易造成無效醫療。

財團法人台灣研究基金會與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今天聯合主辦「從三個經典案例談醫療資源分配正義─第三波健保改革研討會」,柯文哲擔任「葉克膜:成因與現象、問題與對策」討論題綱引言人,盼各界正視葉克膜的醫療極限及思索撤除時機。

柯文哲表示,葉克膜的主要作用在於提供病患短期心肺支持,並花錢買時間讓醫護人員能有更充裕時間思索對病患最有利的醫療方式,主要適應症為心因性休克、過度性心臟移植、心因性休克、急性心肌炎及急性心肺衰竭,以台大醫院為例,曾有年輕患者使用葉克膜長達117天存活的成功案例。

柯文哲指出,葉克膜之所以被廣泛使用,一個原因是被納入全民健保給付範圍,另一原因是台中市長夫人邵曉鈴因車禍重傷,成功使用葉克膜爭取醫治時間,經媒體報導後廣為周知導致,而因媒體對葉克膜療效「多報喜不報憂」,更加深民眾相信葉克膜救命功效,久而久之成為「醫師有無盡力施救」的標準之一。

不過,葉克膜並非萬靈丹,柯文哲說,患者使用葉克膜後,救回存活比率約39%,但其中有22%腦死成為植物人,而這種只以心電圖狀態判定「活著」,實際上卻是「活死人」,卻是醫界與家屬不願主動面對的,但每天卻要耗費至少新台幣3萬元、每年9億多元(約1000多人使用)健保資源,形成無效醫療及浪費。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黃勝堅說,葉克膜合理使用可以爭取為病人施救時間,但大部分使用葉克膜的病患,其實都面臨生死交關,不過,國內的通病是「一旦上了(葉克膜),就很難下(撤除)」,因為醫護避諱跟家屬談生命終期問題。

台大醫學院社會醫學科主任蔡甫昌,使用葉克膜的患者,很多到生命終期,都會因四肢循環不好面臨截肢問題,家屬往往陷入兩難抉擇,有很多患者截肢後也不一定能存活,家屬又陷入患者「沒有善終」的痛苦中,他建議醫界與社會大眾都應加強「死亡教育」,共同思索合理醫療及如何做才符合患者的最大利益。100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