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公仔、吃大餐紓壓 拆解療癒商機心理學

(中央社記者江明晏台北24日電)為什麼願意花錢買公仔、養多肉植物?心理師分析這些「療癒小物」的象徵意義,投射了人們的心情與自我期許,今年初爆發的疫情,更推升了療癒商機,非理性的消費行為,成為挽救情緒危機的浮木。

受到都市化影響,傳統鄰里社區關係瓦解,取而代之的是步調繁忙快速的社會,網路科技所創造的虛擬社群,雖然打破疆界限制,卻也導致人際情感疏離,職場更像是一個巨大的高壓鍋,逼得人們喘不過氣。

上班族Mr.J(化名)天天被時間追著跑,工作壓力令人喘不過氣。由於從小就喜歡模型、公仔,成年後仍持續蒐集,更對七龍珠公仔情有獨鍾,目前已累積超過50個,成為他排解壓力的情緒出口。

「不論是蒐集公仔、夾娃娃、養多肉植物,都有其情緒寄託與投射。」諮商心理師楊茜燁表示,蒐集公仔、玩偶娃娃除了因為覺得外型可愛討喜,背後有許多情緒投射和對角色設定的認同。舉例來說,鋼鐵人、蝙蝠俠的形象就代表打擊邪惡勢力的英雄,蛋黃哥的形象則與慵懶、放鬆,讓人有種在壓力中解放自我的意味,也因此透過玩具象徵的意義,蒐集者可以藉此獲得陪伴和支持。

楊茜燁分析,當人們正在經歷強烈的情緒經驗時,大腦杏仁核會將此情緒經驗記憶起來,感官感受則會經由海馬迴記憶,因此觸摸到蒐藏物時的感受、和當下所引發的愉悅情緒,經由腦中這兩部分連結起來,這也解釋為什麼大家喜歡拍照片、購買旅遊紀念品放在家中或辦公室顯眼位置,因為能夠勾起美好回憶。

也有人採取吃零食、享受大餐紓壓,楊茜燁說明,任何美食都能啟動腦中的快樂機制,產生血清素、多巴胺,許多人在過程中會產生幸福感,且製造快樂的速度比運動更加快速。

大街小巷林立的「夾娃娃」機台,吸引男女老少挑戰,楊茜燁分析,夾娃娃、搜集超商點數換購商品等等,都是能幫助心理療癒的行為,藉由「完成任務」,達到自我滿足的成就感。

療癒商機在今年被疫情推升到高峰,全球遭受疫情陰影籠罩,防疫期間民眾宅在家,長時間關在室內,心情難免受到「低氣壓」影響,許多人紛紛尋找方法紓壓,例如室內健身、參加線上手作課程、拼圖等等,也都能趕走不好的情緒。(編輯:黃瑞弘)109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