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努力推動司法改革 獲得人民的信任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總統蔡英文今(13)日出席法律扶助國際論壇時指出,7年多來,臺灣努力推動司法改革,讓司法可以親近人民,獲得人民的信任,也能提升法律做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此外,蔡總統也強調,臺灣會和國際社會一起,透過法律捍衛人權,深化全球民主法治的發展。
蔡總統今日出席「2023法律扶助國際論壇」開幕式,除肯定法扶基金會第5次舉辦國際論壇,邀集國內外專家學者,一起針對當前世界情勢發展,討論許多重要的法律議題外,也特別感謝與會貴賓從各地遠道而來共襄盛舉。
蔡總統談及政府在司法改革所做的努力時表示,司法改革是一個需要全民共同參與的革新運動,因此,朝「回歸人民」、「專業獨立」及「多元參與」等面向改進結構性的問題,讓司法可以親近人民,獲得人民的信任,也能提升法律做為正義最後一道防線的功能。
蔡總統指出,首先「回歸人民的司法改革」,希望司法可以更符合人民的需求,能夠保障人權、維護人民利益。像是今年施行的《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讓被害人及家屬可以有更具同理心及尊嚴的方式,得到國家的協助。
蔡總統說,其次,「專業獨立的司法改革」,只有專業獨立的司法,才能有效做出公正的裁決,取信於民。透過專業化的法院或法庭,讓特定領域的案件獲得適當的裁處,提升裁判品質。這幾年來,包括智慧財產及商業法院、憲法法庭,都是為了落實這個目標而成立,及更有效的權利救濟。 2020年,更在各法院設立勞動專業法庭,讓勞資爭議可以獲得公平的審理,以及更有效的權利救濟。
蔡總統進一步指出,第三個面向則是「多元參與的司法改革」,藉由讓人民參與司法的過程,產生社會信任感。今年施行的《國民法官法》讓人民參與審判,了解司法的運作,也讓審理的過程和結果,能夠納入人民的多角視野和社會經驗,讓司法判決更周全、更符合社會脈動。
蔡總統強調,我國不僅在司法制度的結構面進行調整和改造的法治工程,在其他跟司法改革密切相關的非結構性政策面向,例如,精進「反毒肅貪」的政策,也已經有顯著的進展。尤其在廉政改革方面,7年來,政府提出兩次反貪腐公約國家報告,建立廉政平台,強化「防貪」及「肅貪」兩個政策面向作為,也已經達成「降低貪瀆率、提高定罪率」的目標;臺灣在去年的「全球清廉印象指數」的排名和分數,均受到國際肯定。
蔡總統認為,這7年多來種種司法改革的進展和成效,是臺灣社會各界共同努力的成果。臺灣也會和國際社會一起,透過法律捍衛人權,深化全球民主法治的發展。
蔡總統今日出席「2023法律扶助國際論壇」開幕式。(總統府提供)
蔡總統強調,臺灣會和國際社會一起,透過法律捍衛人權,深化全球民主法治的發展。(總統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