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為什麼失敗?後魅力時代的無魅力者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作者/獨立評論

文/王盈勛

翻閱過社會學教科書的人可能都讀過,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曾提及,權威的來源有三:傳統(你爸爸有權力你就有)、個人魅力(你去聽五月天演唱會,阿信叫你自己唱,你在台下唱還乖乖付錢)、以及理性法理權威(制度與法律規定了每個職位的權力)。在韋伯眼中,所謂的現代法治社會,就是理性法理權威,一步步取代了傳統與個人魅力型權威,這是一個解除世界魅咒的漫長過程。

但韋伯也說,世界的除魅化,同時也逼迫人們進入了理性的籠牢,一切都照章行事即可,世界就顯得無聊,人們失去了意義感。

▎一個面目模糊的蔡英文

今日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面臨了選舉的大潰敗,潰敗的幅度之大之快,超越了所有人的預期。不過兩年前被很多評論者斷言將退出台灣歷史舞台的國民黨,兩年來做的改變不多,卻彷彿獲得了重生的機會。

但也正因為民進黨的潰敗如此巨大,雖然選後有諸多對選舉結果的解釋,這些解釋卻都顯得太過細瑣、太過局部。

民進黨為何失利?在我看來,最核心而又根本的原因,是台灣二、三十年來的民主化歷程,不過只淺嚐了理性法治的一口藥湯,就不耐其苦味又藥效遲緩,我們就進入了看似進步、以超藍超綠之名的,網路所造就的「後魅力」時代。

蔡英文的失敗,或許根本不在於她的兩岸、勞工、農業或是轉型正義政策有什麼方向上的重大失誤,那些執行細節上的失當,也不至於要了民進黨的命。蔡的低迷,源自她已成為選民眼中,沒有魅力的政治人物。

蔡英文能從民進黨的總統黨內初選中脫穎而出,本來靠的就不是她在政治上的個人魅力,而是她四平八穩、不走極端的特質,更能得到中間選民的青睞。當選總統以後的蔡英文,一例一休的進退失據、東奧正名與同志婚姻的態度模糊、深澳電廠的興建與停建、以及台大校長遴選案的卡在中間等等,猶豫不決、瞻前顧後所產生的負面政治效應,恐怕還大於這樣或那樣決定(建或不建電廠、改革或不改革制度)的異議者所帶來的反對聲浪。這種負面效應就是,蔡英文變成一個穩則穩矣,卻是面貌模糊、毫無魅力的政治人物。沒有魅力的人再怎麼宣揚政績,人們也沒有感覺。

▎這個網紅下台了,還會有下一個

韓國瑜與柯文哲,為何他們不管說錯多少話、做錯多少事,在政治上卻都毫髮無傷?因為他們是網路時代有魅力的政治人物,就像沒人會怪偶像唱歌走音,演唱會門票是不是太貴。

對這次選舉的解釋雖多,但無人敢面對,現代民主政治理論對進步、理性辯論、乃至政治人物要有政績的種種假設,是不是已經一步步被網路世代的選民所拋棄?如果理性的牢籠,還能換來生活上的一點實質好處,人們或許還能對這種沈悶稍加忍受。就像部分公務體系的工作被認為呆板無聊,但只要退休金高,工作又有保障,報考的人還是大有人在。但沒什麼好處,人們便不要這種牢籠。

宣稱這樣現象是一時的人,也有可能會失望。一切都會回歸當代民主政治的「常軌」,可能只是一個錯誤的假設。一個網紅政治人物可能無法紅太久,但總有下一個網紅可以取代他。有魅力的政治人物,才能帶領人們在嘉年華式的派對中跳得開心。

若這是今日台灣政治的真實寫照,那麼,不管蔡英文在接下來的一年多時間作了多少努力與調整,她都將從台灣的政治版圖中出局。

更多獨立評論文章

瑞士記者眼中的台灣:這樣一個國家竟然得不到承認,真是豈有此理!

※本文由獨立評論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