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水獎金不如人、工作量超標!南韓工程師吐槽三星「大家幾乎都想跳槽」,大爆多種血汗內幕

身為南韓八大財閥之一,三星(Samsung)過去多年來,曾一度被畢業生視為最想入職的企業,但如今隨著外部壓力逐步擴增,加上愈來愈多對手「比較」,讓這個享譽國際的超大集團,卻成為不少韓國媒體或外文社群調侃對象,甚至有不少前員工透過匿名方式大吐苦水,對外揭露他們過去不愉快的記憶。

科技媒體《Rest of World》近日有一則報導,引述一名曾經擔任三星工會主席的韓姓(Han)工程師親身回憶,這位前員工過去在三星電子工作長達14年,親眼見證晶片技術愈來愈先進、全球競賽也日益加劇的時光,但與此同時,他卻發現自己所屬的工程團隊規模,卻變得愈來愈精簡。小韓向媒體表示,「以前一位工程師只負責晶片設計一個部分,如今一人卻要同時負責兩到三個部分,照這個速度發展下去,我覺得、假如我繼續留下,總有一天會死在工作上。」而事實上,他確實在2020年的一天晚上,就目睹女同事在辦公室倒下,而自己卻因為連續熬夜多日,無力上前給予協助。

該則報導中除了訪問小韓,還包含多名三星前員工的工程師,他們雖然對前東家有不少抱怨,但無一例外選擇用完全匿名方式爆料,只因擔心遭到針對。而小韓則表示,他所知道的三星工程師團隊,「多數人普遍內心想法:再撐一陣子,然後趕快跳槽!」

工作條件好或不好,通常是透過比較而來。《Rest of World》私下訪問10多名三星工程師,他們幾乎都提到超長時間工時、沉重工作量,與比競爭對手低不少的獎金制度,是導致諸多有一定資歷與經驗工程師跳槽的主要原因。跳槽的方向,除了南韓另一家晶片製造商SK海力士(SK Hynix),也有不少人轉往美光(Micron)與英特爾(Intel),甚至是中國的長鑫存儲(CXMT)與長江存儲(YMTC)等半導體企業。

三星電子的環繞閘極技術(GAA)製程3奈米晶片。(美聯社)
三星電子的環繞閘極技術(GAA)製程3奈米晶片。(美聯社)

半導體是所有現代電子產品基礎,從LED燈到特斯拉(Tesla)電動車都需要它。而三星電子擅長製造高速記憶體(HBM)晶片,則是訓練人工智慧(AI)模型時,用於支撐輝達(Nvidia)尖端晶片的關鍵零組件。回顧歷史,三星曾蟬聯全球記憶體晶片龍頭超過30年,直到2025才被同鄉對手SK海力士超越。

與此同時,三星的晶圓代工業務,也難以與台積電(TSMC)抗衡,畢竟台積電掌握全球超過2/3的代工市占率。三星的代工與晶片設計部門,2023年報告顯示虧損3.18兆韓元(約新台幣686.8億元)。這些不利因素,讓三星董事長李在鎔(Lee Jae-yong)向各級主管喊話,強調集團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必須盡快進行內部改革、同時提升競爭力。

長時間被視為「夢幻企業」的三星,旗下員工甚至被韓國社會稱為「三星人」,視為一種菁英階級,讓身為三星員工感到自豪。但這一點對在三星工作十年的設備工程師Jin來說,「現在早就不是那回事了!」過去韓國職場文化,跳槽到對手公司是一大禁忌,但如今工程師公然向SK海力士投履歷,早就已經見怪不怪,許多人甚至會上網站搜尋情報,或是成立私密KakaoTalk群組進行分享。

<div>南韓財閥三星少主李在鎔(中)走出首爾法院外。(美聯社)</div>
南韓財閥三星少主李在鎔(中)走出首爾法院外。(美聯社)

爆料成員之一、現任製程工程師Cho無奈表示,現年29歲的他,為了補足團隊中四個職缺留下的工作,連續幾個月加班到週末,讓他精疲力盡。如今不想繼續忍氣吞聲,他和多位同事決定向外部企業投履歷,而在等待面試期間,公司內不斷傳出有人離開。

除了羨慕美光、英特爾、蘋果(Apple)與Google這類外企的薪資福利條件,Cho與小韓還提到一個被掩蓋的問題:沒有加班費。他們表示,三星會要求員工將加班時數,登記為「非工作時間」,避免違反政府規定的每週52小時工時上限,兩位資深員工抱怨,直到離職前、有一堆工作時數完全無法申請加班費。而且南韓勞動部也確實有收過違規投訴,可是一名發言人告訴媒體,投訴三星的案件通報,與半導體部門無關。

三星的半導體部門員工約7萬人,分布於華城(Hwaseong)等首爾外圍的科技城市。《Rest of World》引述Cho等多位工程師說法,指稱三星自2023年營收大幅下滑後,就沒有發放任何獎金,甚至去年(2024)的獎金,還比新冠疫情高峰少了72%。Cho無奈表示,換算下來、等於把我們薪水砍掉三分之一,「以前的我還可能願意自願加班和熬夜工作衝業績,但現在一到下班時間就準時走人。反正就算我們拚命,也沒獎金可拿。」

西江大學(Sogang University)管理學教授金容鎮(Kim Yong-jin,音譯)則是這麼分析,如今的三星、已然演變成創新遲緩的龐大守舊官僚體系,即使明確看見勁敵SK海力士,重金投入次世代記憶體晶片開發,三星卻認為此舉開發成本太高與市場太小,遲遲沒有跟進實施,讓他們在AI熱潮爆發後,完全跟不上對手的腳步。

獎金和工時之外,下一個讓工程師無奈的點:缺人不補。

多位工程師私下爆料表示,三星即使出現人力缺口,多數時刻都選擇不補人,讓現有員工疲於奔命。身為製程工程師,Kim在過去一年以來,眼睜睜看著所屬70人團隊,陸續離職12人,但公司管理層直到今年5月,才開始動起來找人補缺口。

嚴重短缺的人力缺口,也導致許多內部團隊被迫扛起,暗藏諸多工安危險的工作任務。一名設備工程師表示,他常常必須一個人上夜班,明顯違反「每班至少兩名工程師」的安全規定。當只有他自己一人,整晚必須在機台之間奔跑,抬起重金屬蓋板、監控機器人動作,「而這種時候往往最容易出事和發生事故,更別說產品良率也可能下降。」

不過,三星發言人對此爆料則回應表示,該公司一直致力於提供「完全符合法規的安全工作環境」,似乎是否認該名工程師說法。

軍事化管理手段和階級僵化?

還有一個讓工程師憤怒的內部問題:軍事化管理和高層甩鍋盛行。爆料工程師形容,如今的三星內部文化可以用「軍事化」與「階級化」描述,他們小員工的命運完全取決於主管。而主管們每年會以良率、生產成本、缺陷率等細項,極為僵硬的績效考核。

其中兩人表示,自己遇過許多主管,當初靠行政能力而非技術能力升官,所以他們往往不理解實際生產線。甚至還有主管,為了討好更上層的標準,會下達不切實際的成本削減目標,並強制要求基層落實。為了符合標準和取得更好績效,至少四位工程師表示,他們經常被主管施壓、要求竄改或美化數據,甚至連產品良率都能灌水修改。

當問到這個領域的問題時,所有參與爆料的匿名工程師,幾乎人人都遇過不同類型、但曾經讓他們傻眼無語的主管,而為了自己的薪水和獎金,他們只好誇大成績或隱瞞錯誤,甚至是提出華而不實的專案,讓自己和團隊能拿到更好的績效分數。可是這些不太正確的數據,一旦被發現或發生問題,工程師們表示,公司會以一種三星風格(Samsung way):軍隊作風強硬壓過去,藉此「解決」所謂的問題或缺失,這種由上而下的文化,長時間已經重創工程師的表現與士氣,甚至被他們視為,讓該大企業失去競爭力的原因之一。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