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內閣的破窗效應

蘇貞昌
圖片來源:中央社

綠營支持者最近應該有一種「水逆」的感覺,從太魯閣號事故至今,民進黨就沒有一件順心事。太魯閣號出軌、交通部林佳龍下台,主動募款救火的衛福部長陳時中,因為捐款只有1/3用於罹難者備受質疑,只好立刻改弦更張,把絕大多數的錢都立刻發出去。

沒想到,太魯閣號的事情才剛要告一段落,就傳出因為牛肉麵統編事件辭職的前行政院發言人丁怡銘,才3個月就回鍋行政院擔任13職等機要顧問,就連民進黨立委都看不下去;接著居然還傳出丁怡銘打電話到立法院長游錫堃辦公室嗆聲。短短幾天之內,丁怡銘的聲量就超過林佳龍,在所有政治人物中排名第二。

▲過去7日政治人物聲量排名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過去7日政治人物聲量排名資料來源:網路溫度計

犯罪心理學上有所謂的「破窗效應」,意指一棟建築物如果有破掉的窗戶沒有修理好,可能會有人破壞更多的窗戶,最終甚至會闖入、定居、縱火。這個理論後來也經常被引用到政治上,如果政客、政黨或政府有無法修復的破窗,就很容易一直遭到攻擊、批評,最後就會有更多的破窗。

交通部長昨天交接,從輿論的反應上來看,林佳龍在事故善後展現了足夠的誠意跟同理心,雖然事發之初受到不少的批評,但最近的負面評價已經大幅降低。雖然短期之內不太容易復出,但林佳龍個人政治能量的損傷已經降到最低。但對民進黨而言,太魯閣號事件毫無疑問是那第一扇破窗。

回顧太魯閣號事件,在第一時間顯然是並不準備讓林佳龍下台的,如果林佳龍下台負責、承認錯誤,民進黨原本防護的銅牆鐵壁,就會出現一個無法辯解、對抗的破口,任何反對者都可以輕易的向民進黨丟石頭,而民進黨卻很難回嘴、反擊。

情勢的演變,讓民進黨不得不同意林佳龍請辭,但這把究責的火卻一路向上延燒到行政院長蘇貞昌,包括當年究竟有沒有核定「台鐵總體檢報告」、有沒有卡住台鐵局長人選都成為媒體追究的焦點;甚至連蘇揆遲遲不批林佳龍的辭呈,都被質疑是想讓林佳龍多當幾天擋箭牌,避免火燒到自己。

同樣的,原本主動跳出來募款、替交通部分憂解勞的陳時中,後來也被捐款的使用「燙了一下」,不得不快刀斬亂麻,盡可能把所有的善款發完,以免引火上身、尾大不掉。

從2019年「習五點」讓蔡英文「撿到槍」之後,民進黨就靠「抗中保台」一招「打遍天下無敵手」,所有政治、政策都可以用「台灣價值」來衡量對錯得失。一切批評、指責、質疑,只要一句「有人不想讓台灣太開心」,就可以煙消雲散、蒙混過關。

這最近,這樣的情況似乎已經出現變化。「台鐵總體檢報告」爭議,是政務委員張景森開的第一槍;丁怡銘回鍋事件,民進黨正國會立委陳亭妃質疑是之前的辭職是「假動作」;王國材接任交通部長,則是英系立委陳明文質疑「為何部長辭職,政次卻沒有任何責任?」乃至丁怡銘嗆聲立法院長辦公室事件,游錫堃也委屈、低調出面證實。

短短幾天之內,蘇貞昌突然成了眾矢之的,綠委批評蘇貞昌的力道,比起藍委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在太魯閣號事故之前,行政院還力抗黨內異見,不願意提公投對案,也不準備為公投結果負責;如今民進黨確定不提對案,但認為蘇內閣必須為公投結果負責的聲音,已經越來越高了。

林佳龍確定請辭之後,民進黨內曾經傳出多名可能人選,最終還是由政次王國材升任部長。這背後顯示,蘇貞昌顯然無法從黨內找到一個有足夠政治能量的人,作自己跟台鐵的防火牆,所以只能讓政治能量不足的王國材扶正;未來台鐵所有的問題,都很容易直接上綱、究責到蘇貞昌本人。

雖然太魯閣號事故看似是破窗的起點,但其實蘇內閣的好幾面窗子,都早已經在破碎的邊緣了,所以一出問題,就有這麼多人毫不猶豫的拿起手中的石頭。

因為蘇貞昌過去強勢、霸道的作風,民進黨顯然沒有多少人願意和蘇貞昌站在同一陣線,幫蘇貞昌修補這些破窗,而寧可乾脆打掉重練。除非在四項公投之外,還有其他重大事件威脅到民進黨人的共同利益,不然民進黨恐難回到之前相對團結的局面,蘇內閣的破窗也只會越來越多。

【作者 單厚之/媒體工作者】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