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課程與活動 食米園計畫起跑

為讓學童從小瞭解米食文化、米食營養及在地生產在地消費之正確認識,農糧署推廣食米教育,鼓勵學校以「國產稻米」結合在地農特產作物為主要素材,讓米食教育融入課程及課外活動,並透過學校、家庭及社區之橫向連結,落實知識培養及促進米食文化傳承。本年度食米園計畫已開始起跑,歡迎北部地區包括苗栗縣、金門、連江等九縣市有興趣參與計畫國小一同加入共襄盛舉。

農糧署北區分署黃昭興分署長表示,去年度榮獲評鑑績優的桃園市新街國小以營養教育為基礎,鼓勵孩子減少剩食,設計愛米健康餐盤,並由生活中認識在地特色米及米食製品;獲得在地創意獎的臺北市螢橋國小則將校園種植收成的稻米碾製成白米,製作艾草粿、米披薩、米冰淇淋等米食,分享社區獨居長者或弱勢家庭,讓學生學習感恩與回饋;苗栗縣中山國小透過創意深耕食米教育,導入AI智能設計稻田智慧機器人,讓孩子在體驗過程中學習用科學化的方法處理稻田害蟲。另外,其他學校分別透過種稻體驗、稻米陶藝創作、親子食米樂體驗等多元課程,結合社區資源或透過親子共學互動方式,讓孩童學習喜愛米食及樂於分享的理念,潛移默化深耕正確食米素養。

相關教學資源可參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食農食米教育平台(http://www.riceeducation.com.tw/fr/index),或洽農糧署北區分署瞭解(03-3322150分機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