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死亡數增1.1萬人與疫情關聯低 超額死亡仍為負數

衛福部今天公布去年10大死因及總死亡人數統計,其中總死亡人數18.4萬人,較前年增1.1萬人,雖然台灣去年經歷COVID-19社區大流行,但研判死亡人數上升與疫情關聯低,整體超額死亡仍為負數。另外,分析去年10大死因,癌症仍高居首位,蟬聯40年10大死因之首,造成5萬1656人死亡。

(資料照)
(資料照)

衛福部統計,民國110年死亡人數共18萬4172人,較109年增加1萬1105人,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784.8人,增加6.9%;若依世界衛生組織(WHO)世界人口結構調整後,標準化死亡率為每10萬人口405.5人,增加3.8%。110年死亡率及標準化死亡率同時增加,是自105年霸王寒流後首見「死亡雙率」同上升,衛福部統計處副處長劉訓蓉分析,110年死亡增幅主要是人口老化,65歲以上增加1萬280人,及110年1月有1/3日子為低溫,增加1808人死亡,上述兩大因素影響。

台灣110年經歷COVID-19大流行,各界關注疫情對死亡增幅影響,劉訓蓉說,110年受疫情影響死亡為896人,包含海外死亡的57名台灣民眾,COVID-19死因排名第19名,死亡年齡中位數為72歲,這個數據與「人口老化」及「低溫」造成的死亡增加人數相比,可研判增幅與疫情較無關聯。

109年因防疫措施致使社會減少接觸,死亡率為歷年最低,110年雖微幅增加,仍為歷年次低。值得注意的是,劉訓蓉表示,去年因為疫情3級警戒,社會活動大幅度銳減,運輸事故較109年減少85人,死亡人數創歷史新低;肺炎及流感死亡人數及死亡率連續2年呈下降趨勢。

雖然110年較109年死亡人數增加,但劉訓蓉表示,透過機器學習模型推估,110年台灣整體超額死亡為負數,甚至從2020年出現COVID-19疫情至今年5月底,台灣及紐西蘭仍是世界上「唯二」沒有出現超額死亡的國家。分析110年10大死因,癌症仍高居首位,蟬聯40年10大死因之首,造成5萬1656人死亡,其次為心臟疾病造成2萬1852人死亡,肺炎釀1萬3549人死亡,後續為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事故傷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慢性肝病及肝硬化。

上述10大死因死亡人數合計14萬1123人,占總死亡人數76.6%,劉訓蓉分析,以高血壓性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增加較多,肺炎死亡人數則減1.4%。

若就年齡別分析,死亡人口年齡主要分布在65歲以上,死亡人數增加1萬280人,占總死亡人數占93%,近5年65歲以上人口每年約增16萬至17萬人,受該年齡層人口快速增加影響,死亡人數隨之增加;若剔除人口規模因素後的死亡率觀察,105至109年65歲以上每10萬人口死亡率逐年下降。另外,1至24歲死亡人口以事故傷害居死因首位;25至44歲以癌症與自殺居前2名;45歲以上則以癌症與心臟疾病居死因前2名。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