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汗醫護過勞沒加班費 還推不動工會竟是因為⋯

圖片來源:北市聯醫工會籌備會
圖片來源:北市聯醫工會籌備會

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發動華航罷工成功後,效應持續發酵,被視為血汗勞工的醫護人員也陸續發聲,希望能爭取應有的權益。

Yahoo奇摩新聞特別訪問「北市聯合醫院工會籌備會」成員蔡旻璋護理師,他感歎地說,醫師、護理師責任感很重,擔心病人沒人照顧,但自己過勞卻領不到加班費,「推動醫療工會真的很難」。

籌備一年多,至今尚未成功,蔡旻璋指出,「醫師、護理師以為組工會就是要罷工,而病人就會沒人照顧,但自己過勞領不到加班費,權益又被誰剝奪了呢?」他表示,現階段,社會對於工會的認知仍停留在「罷工」,一言不合就發動罷工,但這完全不是籌組工會的用意。「罷工只是最後手段,如何運用憲法保障的『勞動三權』,才是工會存在的意義。」 

「勞動三權」保障勞工參加工會權益,並透過工會與資方協商、交涉,罷工也不是最後選擇,仍有其他手段達成目的。即使負責病人生命安全的醫療人員,也可與院方協議提供最低限度的服務而罷工。以籌組北市聯合醫院工會為例,蔡旻璋強調如果工會成員夠團結,明確知道要向資方爭取什麼,團結力量大,第二階段談判就會比較順利。如果真的執行罷工,常見的方式是醫護人員仍醫治重症患者,但輕度、中度病患不予受理,安排轉院。 

他補充說明,社會大眾誤解談判破裂後,罷工是工會唯一的選擇,但還有其他方式,例如聯合勞動部發動勞動檢查,向資方施加壓力。但是遺憾的是,某些時候,「罷工」淪為一種口號被濫用。

至於這次的華航空服員罷工,蔡旻璋的心情卻是五味雜陳,開心的是大眾更認識工會的意義,知道參加工會才有權與資方談判。但他也擔心有一些人搭便車的心態,把勞資爭議都推給工會抗爭,自己卻沒做什麼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