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vs.美積電?地緣政治下,晶片戰靠的是…

編按:台積電將於12月6日在美國舉行裝機儀式,讓歐洲各國政府備感壓力。全球晶片戰火燃起,丁學文指出,10月份的出口禁令只是開第一槍,在半導體戰爭中,地緣政治的智慧早已超越了我們一直沾沾自喜的科技研發能力,那麼台積電究竟該如何應對?

全球晶片戰愈演愈烈,繼美國之後,11月23日,歐盟國家同意430億歐元(約1.38兆新台幣)的「歐盟晶片法案」,致力於歐洲國家晶片生產及研究,降低對美國及亞洲的半導體依賴程度。

事實上,荷蘭更早表態不會採納美國對中國的出口禁令。全球混戰趨勢已成,擋也擋不住,隨著全球晶片巨頭紛紛宣布在美國投產晶片工廠的計畫,連台積電都將於12月6日在美國Arizona舉行裝機儀式,這讓包括歐洲在內的各政府備感壓力。

美國向中國宣戰已成事實。 早在今年8月,拜登簽署了《晶片與科學法案》,其中包括了520億美元的激勵和補貼來促進美國半導體製造的發展;標誌性的《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同樣於8月順利通過,對美國製造的電動汽車進行補貼,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將把供應鏈從中國帶回。

10月初,拜登又宣布了前所未有的科技出口禁令,旨在切斷中國企業與世界任何地方使用美國設備,或科技製造的先進半導體的聯繫。

主動出擊的人當然會開始尋求盟友。所以我們看見美國開始想方設法拉攏亞洲的地區盟友,包括日本、新加坡、韓國和台灣加入對抗中國的科技抗爭。

這讓許多國家陷入兩難,他們既不希望美國放棄其作為國防安全的保護者角色。但他也不希望和中國針鋒相對。要知道,中國仍然占據全球半導體設備需求的1/4以上。

半導體戰爭中,地緣政治的智慧早已超越了我們一直沾沾自喜的科技研發能力。邱莉燕攝影
半導體戰爭中,地緣政治的智慧早已超越了我們一直沾沾自喜的科技研發能力。邱莉燕攝影

台灣晶片六成賣給中國

渣打銀行的分析師Tony Phoo就估計,台灣製造的晶片約有60%是賣給中國的。台灣的別無選擇將影響明年的經濟增長數據。

曾經,亞洲的戰略競爭與日益增長的經濟奇蹟可以並行不悖。現在,大國競爭已經進入了另外一個階段。各個國家都在抓破腦袋積極採取相應措施。

台灣和南韓的半導體企業表面上開始將敏感業務轉移出中國,但亞洲決策者和相關企業決策者也不諱言這有一定的局限性。今天的半導體生態系統涉及了數百間半導體企業和機構,即使存在這樣做的政治意願,也沒有辦法簡單地打包和離開。

其實,早在10月初,一上架就成為Amazon國際經濟類暢銷書的《晶片戰爭——全球最關鍵技術的爭奪戰》(Chip War:The Fight for the World's Most Critical Technology)已經幫我們點出了美國戰略的背後真相。

作者Chris Miller在書中不斷提出的警示是:當半導體已形同新時代的石油,而整個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也只能掌握全球四成原油市占時,台灣台積電一家業者,卻能吃下55%晶圓製造的市場大餅,在先進製程占比更高達92%!讓一個海外企業擁有這樣的獨占性,對美國來說就是太危險。

台積電的半導體戰:地緣政治智慧>科技研發力

Miller對台積電高層的地緣政治因應能力,也持以高度懷疑。其實,類似的觀點,Miller並非第一個提出,像是Google前董事長Eric Schmidt在今年中便曾投書《華爾街日報》指出,美國企業所需的半導體先進製程,已經太嚴重依賴台灣。

前美國國防副部長Robert Work也表示過,美國若有天從半導體的領先地位,變成落後,那個從領先變成落後的距離,就是台灣到中國大陸的110海哩,暗示了真正威脅來自地緣政治。

不論台灣各界同不同意Miller觀點,該書已獲得《經濟學人》《倫敦金融時報FT》等歐美媒體的爭相推薦,專業政治媒體《Politico》編輯總監Ryan Heath更盛讚此書可以讓人完整理解,美國華盛頓發動這場晶片戰爭的背後緣由。

台灣的半導體業者此刻也許更該警醒,10月份的出口禁令,可能只是第一槍,而半導體戰爭中,地緣政治的智慧早已超越了我們一直沾沾自喜的科技研發能力。

我的看法?

事實上,在台灣長大的我們都知道晶片產業並不是中國和台灣之間唯一潛在的升級風險。當中國考慮如何對台灣出手時,半導體不會是它唯一考慮的因素。事實上,早在晶片發明之前,中國政府就想控制或統一台灣。現在的半導體競合狀況對台灣既有幫助,也有傷害。

台灣很喜歡提及「矽盾」(Silicon Shield),因為台灣始終認為,台灣的半導體實力足以讓中國不敢輕舉妄動。但情況沒有那麼簡單,這也是Miller一直認為美國和台灣低估了台海危機的主要原因,就像Miller在書籍出刊後的一場視頻會議中說的:

如果拋開舊式的兩棲登陸模式,轉而參考像是2014年的俄羅斯以民族自決名義占領克里米亞的方式,中國仍然可能不流血或不開槍的以封鎖包圍台灣的作法,好整以暇的看著台灣和美國說:好吧,你們現在打算怎麼做? 

在這個情況下,如果美國不採取行動,確實破壞了對台灣的防務承諾,但如果美國採取行動,第三次世界大戰爆發的風險會驟升,破壞台灣海峽的貿易更會對全球經濟造成數千億美元的可怕損害。

所以,更加可能的情況是,台灣在晶片產業的中心地位不但阻止不了中國,反而阻止了美國向台灣提供援助的動作。 

這是Miller先生提出的另類想法,也是他認為美國和台灣迄今沒有認真考慮過的狀況,但這些戰略模糊或是可能的灰色地帶,確實是身處其中的台灣躲也不掉的宿命。

👉 掌握議題動向,一起加入《遠見》 Line官方帳號

本文章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遠見》立場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華人精英論壇文章:
台積、鴻海全球布局!張忠謀:去歐美設廠挑戰很大
全球斷鏈後,美中大本營成形!Web3時代、台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