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點讚跟轉貼,讓你覺得很爽嗎?

圖文:李天豪

2019年10月14日,中國深圳有個創業者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發文:

「一條一夜爆紅的視頻,我們流量卻為0」

這條發文引爆了中國的網路,因為戳穿了國王的新衣…

文章質疑,與其合作推廣自家產品的某MCN機構搞流量造假行為。

因為:

「300萬播放量+1000評論+3000贊+900轉發」

這麼驚人的廣告效益,實際的成交量卻接近為0。

後來,這個創業者在10月18日又更新發文,他發現:

「所謂擁有380萬粉絲的博主,實際粉絲量只有1.02萬」
「這意味著,幾乎所有粉絲都是僵屍粉。」

這則新聞引發強烈的反響。

《Campaign中國》追蹤報導:

「各類刷流量平臺在中國已超過1000家,中國刷流量產業的人員規模,累計達到900多萬。」
「從流量黑產的結構來看,社交業務類的流量黑產,已經占到了整個虛假流量黑產的1/3,為重災區。」

當然,這並不是中國獨有的問題。

2013年,Bloomberg就報導過一個故事:

當時,美商Sprint Nextel Corporation的廣告主管阿姆蘭指出他以前買廣告的經驗:

「過去買電視廣告,就像先開槍再瞄準。」
「這種廣告一是貴,二是有一半的子彈沒有命中目標客戶。」

「所以,誕生了雅虎與谷歌。」
「線上廣告的出現,大大降低了廣告價格」
「緊接著,程式化廣告出現」
「它讓福特汽車可以針對25-40歲的男性投放皮卡車廣告」
「甚至可以讓福特汽車,針對25-40歲、過去6個月內流覽過皮卡車資訊的男性,投放皮卡車廣告。」

這根本就是追蹤導彈式的廣告啊…
但是,這更有可能是虛擬的效果而已。

因為,後來阿姆蘭有了更進一步的發現。

他後來轉為美國海尼根效力,繼續做廣告營銷。
這可是更大的公司,尤其啤酒這種東西,非常需要靠廣告:

「美國海尼根的年廣告預算是1.5億美金。」

但是,這麼多錢砸下去的結果是什麼呢?
經過他們的估算,2013年的下半年度:

「網路廣告的投報率是2:1」
「電視廣告則至少是 6:1」

為什麼會這樣?

砸了大錢的美國海尼根深入研究發現:

「在數字世界裡,有約20%的廣告,不是由真實的人看到的。」

換句話說,公司砸的廣告費,被「黑掉了」不少。

這種現象普遍的存在,而且越來越嚴重。

2018年的12月,《紐約雜誌》旗下刊物Intelligencer報出了一個數字:

「實際上只有不到60%的網路流量是人類。」
「在其它的虛假流量裡,大多數是機器人在閱讀資訊。」

更驚人的是,這種造假是普遍的,大規模的,持續性的。
美國媒體Vox報導:

2019年第一季,Facebook總共刪了22億個虛假帳號。
這是Facebook帳號數的50%…

你還在覺得被按讚跟轉貼很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