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大陸社區防疫經驗

在桃園市衛生局兩名疫調人員出現發燒,且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已出動對衛生局進行全面消毒看來,桃園地區出現社區感染爆發的風險已大為提高。這種大動作對發燒病例的處置異於尋常,作秀與安民心的機會比較高,對於社區感染爆發的處置尚嫌不足,還有極大的精進空間。

台灣經歷太久的檢疫成功經驗,以為所有的新冠病例都是由關口進到台灣。關口都有留下紀錄,加上旅客先關了14天以後才有條件地進入社區。所以這1年來,我們看到的都是被註記,且關了14天已奄奄一息的病毒,即使入台後因病毒陰陰陽陽而造成外傳之虞,也無大礙。因為有註記管制,疫調接觸史非常容易,再配合上以「密切接觸」與否來決定觀察或篩查,創造了台灣以最少的篩查量,竟然能夠維持超過200天無社區感染病例的紀錄,堪稱「台灣奇蹟」。

社區的病例可不像檢疫的病例,首先它沒有被預先註記,由於發病前的行動無法事先管制,感染他人的風險極高,而且社區傳播的疫調非常難做,是不是親密接觸對被傳染與否已不重要。因為現在的病毒不是被關了14天的病毒,都是活蹦亂跳的病毒。去年用的「親密接觸」定義,完全被打破。現在不是已見到戴著口罩說話也會被傳染,接觸不足15分鐘也被傳染,更有些僅是短暫接觸而已也確診。所以去年的密切接觸定義必須要大修,因密切接觸才須執行的核酸篩查,也當然要做大幅更動。

依是否有密切接觸或無防護接觸才執行的篩查,在面對社區感染病例時是無法應付的,也不會在稍有疏漏下依然能安渡難關,也就是說,上帝不會再讓台灣僥倖獲得台灣奇蹟的。

社區爆發感染時的疫調已經無法有效,代之而起的是鉅細靡遺的足跡公布,再配合上時間、地點相匹配的接觸民眾強制大量篩查,才能有效撈出密切接觸與非密切接觸的感染者,這就是因這次疫情而紅極一時的「清零篩查」。香港死纏爛打的社區疫情,就是在採用大陸的這項政策後才得以緩解。這已是因應社區感染爆發,台灣必須調整的最重要政策。

在社區感染爆發的源頭無法追蹤到的時候,台灣通常就此打住,以時間讓民眾記憶變淡,就自然消失了。在以前面臨奄奄一息的病毒時,這方法勉強還使得通。現在一旦由病人身上找不到源頭,必須上窮碧落下黃泉一定要找到,最有可能就是物或是環境。如果沒找到,源頭不會自己消失,會繼續出現病例。以前我們那種以時間磨去病毒的惡質作法應該要改掉,環境疫調的能力也必須加強。

別忘了,人才是傳染的根本,大量的目標擴大篩查才是將社區清零的最好方法,千萬不要因為這是大陸發明的成功防疫模式,就死也不依。因為桃園現在已越來越像去年1月初期的武漢了,早點複製大陸成功的經驗,應可有效避免走到封城的宿命。否則,若到時再去學武漢封城,豈不更丟人。(作者為醫師、退休基層公共衛生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