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人看不懂的中國

從歐巴馬時代的重返亞太遏制中國,到川普時代的印太戰略敵視中國,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這10年來,從言辭到理論到行動,對中國政府中國企業乃至中國人,進行了全面性高強度的質疑、否定、汙蔑與打擊,但迄目前為止,中國仍是我自巍然不動,屹立不搖。終於,作為西方極少數最有水平的刊物之一的《經濟學人》有所反思了。

英國《經濟學人》日前以中國的新經濟模式為封面故事,並以〈習近平正在重塑國家資本主義,不要小看它〉為題,指出美國政府中的極端鷹派認為中國經濟發展模式只是「紙老虎」,只要發動貿易戰或對其極限施壓,便很容易崩塌。這種假設主導了川普政府對中國的強硬態度,但時間卻證明這種假設的邏輯「很簡單,但卻錯誤」。

其實,從西方及美國看中國,早就有崩潰論、抄襲論、造假論等等小看論點,但中國GDP的全球排名還是從第15(1979)上升到了老2(2010),中國GDP占全球GDP的比重也從2%(1995)提高到了16%(2019)。如果這些數據不假,就必然表示這些論點難以成立,那麼還有什麼樣的論點才能解釋中國現象?《經濟學人》因此提出了「修正國家資本主義」的概念,並特別名之曰「習經濟」(Xinomics)。

國家資本主義是相對於私人資本主義的概念。後者高度強調私有化及市場經濟,極度淡化政府的角色,是西方反美國的核心價值;前者則同時重視政府角色與市場機制,並讓國營企業與私人企業各自發揮不同的職能,比如國企主導與配合國家大戰略、大投資與大建設,私企業更多地著重於創新與效率。國家資本主義非中國首創,源起於上個世紀的德國、日本、蘇聯及一些私人資本條件尚未成熟卻企圖心強、想力爭上游的後進發展國家。

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初,實施的是國家計畫經濟,不成功;1979改弦易轍,走上民企及市場經濟,但繼續重視國企與政府角色,這就走上國家資本主義了。但「政府vs.市場」,「國企vs.民企」,總是優劣互見,而如何從摸索實踐中,去劣揚優,也就是對國家資本主義加以重塑及優化,這即是《經濟學人》所看到的「習經濟」了。很明顯,對當代中國發展模式,《經濟學人》給出了西方從來吝於給出的正面評價。

但我認為《經濟學人》畢竟受限於對中國文化、歷史及價值觀的認識,只看到了國家資本主義的表層,而未能深入到其核心,核心指的是當代中國已能將中國基因中原本就有的個人主義,與中國基因中原本相當貧乏的集體主義,成功地做了有機的兼容與結合,使中國既能充分發揮個體的積極性、生產力與創新力,又能極大地發揮集體的協同力、凝聚力與爆發力。

記得孫中山批評中國的民族性,個體傑出,集體卻一盤散沙。這樣的民族病如今卻獲得了矯正,必須很冷靜與客觀的看到,恐怕與共產黨的意識形態與組織運作有密不可分的關聯。但外人尤其西方人因對共產黨有先天排斥而不察,看到的是國家資本主義的表象,看不到的是中國特色國家資本主義的內核,即一種連西方社會都欠缺的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