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梅窩漁農產品變時令佳餚 「睇天食飯」體驗活動細說農民故事

一餐「四餸一飲品」套餐,令更多港人了解到本地食材的故事。
一餐「四餸一飲品」套餐,令更多港人了解到本地食材的故事。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傳統智慧,現今香港有不少漁夫和農夫默默耕耘,生產時令漁農產品,香港人也可以「睇天食飯」。有提倡可持續發展的團體聯同西貢及梅窩社區組織舉辦飲食體驗活動,發掘本地新鮮時令食材,炮製「四餸一飲品」套餐,讓港人邊食邊聽食材背後的故事,領略「睇天食飯」的智慧。有關組織希望藉此令港人認識及支持本地漁農業,「成個香港嘅人去支持,漁農業先可以繼續發展」。

記者 Carmen C.

攝影記者 Oscar

「城市日記」一直以社區故事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去年舉辦社區項目「Let Us Go!上山下海尋寶去」,培訓社區組織說社區故事的技巧,以及認識漁民歷史及文化及可持續旅遊等。

參與項目的民間社區組織「貢想」和「好老土」,分別紮根漁業興旺的西貢,以及本地農業匯聚之地梅窩。兩個組織今次結合西貢及梅窩漁農業,舉辦「睇天食飯」活動,炮製「四餸一飲品」套餐,讓更多香港人了解兩地時令食材,同時亦會講述美食背後的故事。

前菜:香酥公魚仔配番茄蜜糖沙律
前菜:香酥公魚仔配番茄蜜糖沙律

前菜:香酥公魚仔配番茄蜜糖沙律--83歲漁民的生曬魚乾

爽脆鮮甜的元朗沙律菜上,放上香甜多汁的梅窩番茄,加上炸得香脆、鮮而不腥的西貢公魚仔乾,清新之餘相當開胃。

銀色的公魚仔乾來自西貢海。貢想成員Carol指,天氣太熱不利公魚仔繁殖,漁民只會在每年11月至農曆新年前捕獲公魚。上述沙律的公魚仔乾來自年屆83歲漁夫富興叔的魚獲。他在艇上出生,全家人均是漁民。他年紀雖大,卻堅持每日出海捕魚,「佢唔覺得辛苦,而覺得係樂趣」。

83歲老漁民富興叔,仍然堅持每天出海捕魚。(受訪者提供圖片)
83歲老漁民富興叔,仍然堅持每天出海捕魚。(受訪者提供圖片)

若捕獲的公魚仔數量多,西貢漁夫會在漁排或滘西洲洪聖廟外空地曬魚乾,魚獲就會變成約尾指大小的公魚乾,故公魚乾亦曾被人誤會為滘西洲特產。Carol指不少本地漁夫捕獲「平民化海鮮」,「唔係下下都話酒樓啲大斑、瀨尿蝦」,價錢亦更實惠、平易近人。

沙津中的番茄來自梅窩「Winnie the Farm」,好老土成員Virginia指,這些「樹上熟番茄」有別於其他「焗熟番茄」,甜度更高更多汁,吃下會有偏沙口感。「都想大家知道其實住喺梅窩幾幸福,行去農場十分鐘就可以買到自然成熟嘅番茄」。

清甜番茄來自Winnie the Farm。
清甜番茄來自Winnie the Farm。
第一道菜:青木瓜魚湯椰菜餃子
第一道菜:青木瓜魚湯椰菜餃子

第一道菜:青木瓜魚湯椰菜餃子--退休返鄉農二代的精心栽培

餡料爽甜的椰菜甘筍餃子,浸在鮮甜濃郁的青木瓜魚湯之中,充滿魚香卻不帶一點腥味,記者將魚湯一飲而盡。

魚湯的魚香來自近期較常見的石剎魚,由富興叔在西貢內海捕獲。Carol說三月初漁夫普遍捕得較多小型魚類,「三月頭可以廿蚊一兜」,一般在西貢碼頭的天光墟銷售。

清晨六點的西貢天光墟,漁民忙個不停出售魚獲。(受訪者提供圖片)
清晨六點的西貢天光墟,漁民忙個不停出售魚獲。(受訪者提供圖片)

至於另一主角、餃子中的椰菜,來自梅窩草原農場。負責人強哥是退休後務農的農二代,復耕父親的農地,「好想回復農家傳統、證明自己係個好叻嘅農夫」。Virginia形容他屬「生產型農夫」,每季均會種植大量時令農產品,「就算唔係好賣得,但佢都堅持要種,為咗證明自己技巧係過關」。

強哥是生產型農夫,夏天種冬瓜,冬天種椰菜。(受訪者提供圖片)
強哥是生產型農夫,夏天種冬瓜,冬天種椰菜。(受訪者提供圖片)

強哥在夏天種過千斤青皮大冬瓜,冬天種逾200棵椰菜,Virginia記得當時強哥為此發愁,「其實我都好想賣啲瓜畀街坊,你話你哋做社區,咩係社區?社區喺邊?點解賣唔出去?」她笑言農作物數量之多「好考起我哋嘅銷售」,但亦決定幫助強哥銷售椰菜及冬瓜。

第二道菜:白酒牛油煎本地海鮮配酸菜
第二道菜:白酒牛油煎本地海鮮配酸菜

第二道菜:白酒牛油煎本地海鮮配酸菜--天光前相見的野生大墨

香煎墨魚肉相當厚身,儼如「墨魚扒」。咬下爽彈不硬,墨魚味濃,配上椰菜及甘筍醃成的酸菜,醒胃而不膩。

主角大墨魚是從牛尾海邊緣捕獲。Carol指大墨是漁夫於凌晨約一時出海人手捕捉。墨魚於春季會近岸產卵,漁民便會繩釣、手釣或放網捕捉,直至天光前起網。大墨只能透過海捕,並不能養殖。

大墨魚扒經廚師烹調後爽口彈牙,墨魚香十足。
大墨魚扒經廚師烹調後爽口彈牙,墨魚香十足。

酸菜同樣來自強哥的草原農場。每季收割逾200棵的椰菜,每個重三至四斤,強哥因落田而分身不暇,難以將椰菜運往市區銷售。「好老土」成員阿彤指,不少椰菜因此在農田「曬爆」,「係件好可惜嘅事」,不忍心椰菜因無人問津而爆開。椰菜會放於菜包出售,亦醃成德國酸菜,以另一種形式延續強哥農場的味道。

強哥種出的椰菜每個重三、四斤,常吸引顧客駐足觀看。(受訪者提供圖片)
強哥種出的椰菜每個重三、四斤,常吸引顧客駐足觀看。(受訪者提供圖片)
第三道菜:XO醬墨魚乾意粉
第三道菜:XO醬墨魚乾意粉

第三道菜:XO醬墨魚乾意粉--珍珠養殖場的蚌肉XO醬

XO醬散發著海產濃濃的鹹香,墨魚乾切成碎粒,雖然偏硬卻非難咬,更能吃出鮮甜味,配合意粉相當惹味。

XO醬由蚌肉製成,與墨魚乾一樣,同樣來自深灣養殖魚排。貢想成員Kathy指,經營魚排的漁民養殖墨魚和魷魚後,會將其曬成乾貨出售,「一年四季都有嘢賣」以保證收入。由年輕一代漁民主理的深灣養殖魚排同時亦有養殖珍珠,與科研組織合作推出美容產品,而產珠的蚌肉則用來製作XO醬,絕不浪費。

飲品:南涌特飲柑桔春蜜梳打--當農曆年盆桔遇上水口蜂蜜

柑桔清香配上清甜蜜糖,甜而不膩,解渴清新不涸喉。

貢想成員Michelle指,南涌有十數棵桔樹,源自多年前農曆新年被人丟棄的盆桔,村民將其「落地再種」。新年盆桔一般有農藥殘餘,村民裁種數年才能成功為柑桔「排毒」至適合食用。三月的柑桔特別濃味,採下四天就製成梳打送到食客口中。兩斤柑桔經處理再加以煲煮,只能製成400ml果醬,用作搭配飲品。

「成個社區都要同農夫同行」

Virginia指,「好老土」一直以「社區支持農業」的方式運作,「農業唔淨係農夫一個人單打獨鬥,係成個社區都要同農夫同行、分擔風險、支持農夫日常生活」。「好老土」為支持梅窩農夫,推出每周一次「Farm to table」菜包計劃,實行「蔬菜農夫發辦」,並將菜包供應至長洲及坪洲。

Virginia說,活動旨在讓出席者透過一餐飯,思考人與自然共生的生活方式,「睇返自己嘅社會當中同土地相連嘅生產者,留意時令食材、走入不同社區,支持佢哋、不時不食」,希望大家找到與社區連結的方法。Kathy期望更多人支持本地漁農業,「成個香港嘅人去支持,漁農業先可以繼續發展」。

Virginia(左)及Carol(右)均希望港人支持本地漁農業,令香港漁農業得以延續。
Virginia(左)及Carol(右)均希望港人支持本地漁農業,令香港漁農業得以延續。

「西貢唔係得旅遊同遊船河」

Carol本身居於西貢,「呢個咁近大自然嘅地方,應該要為呢個地區做啲嘢、知多啲呢個地方嘅嘢,一齊去發掘、一齊去想像……個特色係由下而上咁出嚟,唔係因為啲咩政策先畀人睇到」;亦希望透過活動告訴香港人,「西貢唔係淨係得旅遊同遊船河,而係仲有啲捕緊魚嘅漁夫、有呢個產業」。

「好老土」及「貢想」成員合作,結合兩地食材炮製佳餚。
「好老土」及「貢想」成員合作,結合兩地食材炮製佳餚。
城市日記將舉辦「睇天食飯」公眾場次,讓有興趣的市民了解本地食材及背後故事。
城市日記將舉辦「睇天食飯」公眾場次,讓有興趣的市民了解本地食材及背後故事。

城市日記將於4月21日舉辦「睇天食飯」公眾場次,有興趣品嘗本地食材、了解背後故事,可經以下連結報名:

http://bitly.ws/CnBE

公眾如欲購買本地食材及產品,可向以下兩個團體查詢:

貢想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visionsaikung/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vision_sai_kung/

好老土

網站| http://landeducation.org.hk/

Facebook | https://www.facebook.com/goodoldsoilhk/

Instagram | https://www.instagram.com/good_old_so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