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藝術教育」為利器 美藝術機構WPA視野值借鏡

華盛頓表演藝術協會(Washington Performing Arts, WPA)總監Jenny Bilfield分享WPA如何看待當前表演藝術環境與挑戰,尤其對於「藝術教育」的著墨,深具啟發性。(江昭倫 攝)
華盛頓表演藝術協會(Washington Performing Arts, WPA)總監Jenny Bilfield分享WPA如何看待當前表演藝術環境與挑戰,尤其對於「藝術教育」的著墨,深具啟發性。(江昭倫 攝)


NSO國家交響樂團美國巡演首次登上華盛頓甘迺迪中心演出,背後邀演單位為華盛頓表演藝術協會(Washington Performing Arts, WPA),該組織成立超過半個世紀,除了展示各種藝術形式與藝術家,更重視「藝術教育」與文化多樣性,其面對AI等各種新興挑戰的態度與視野,令人敬佩也值得借鏡。WPA現任總監Jenny Bilfield接受專訪,暢談WPA如何看待當前表演藝術環境與挑戰,尤其對於「藝術教育」的著墨,深具啟發性。

華盛頓表演藝術協會,簡稱WPA,是美國最成熟也最著名的表演藝術機構之一,半世紀以來致力於將藝術家與藝術形式介紹給更多觀眾,「藝術教育」扎根與推廣更是他們的核心重要使命,2013年受贈美國國家藝術獎章,是同類型文化藝術機構中唯一獲得此一殊榮的組織。

1965年創立  致力四大計畫

WPA成立於1965年,當時華盛頓甘迺迪中心都還沒有成立,他們已經展現非凡視野,將整個城市做為他們的舞台,向觀眾介紹大量藝術家與藝術形式,主要以音樂為主,從最傑出的交響樂團到古典音樂、福音音樂、爵士樂等都有。

由於WPA所在地華盛頓DC聚集世界各國大使館,如此獨一無二的多國文化環境圍繞,讓WPA也有不同的自我定位。WPA總監Jenny Bilfield特別提到,他們與超過50個國家的大使館合作「使館認養計畫Embassy Adoption Program」,台灣也是其中之一,邀請各國藝術家進到美國公立學校與年輕學子進行文化交流,這項計畫推動至今已經48年。Jenny Bilfield:『(英文原音)So we would bring in an arts educator who's familiar with the cultural practices, the kids would create art or music. We work with musicians who teach them the national anthem, so when they come to the embassy, they can sing the national anthem for the diplomatic representatives. It's that particular program has been going on for 48 years. So it's one of those unique programs that can really only exist in Washington, DC因此,我們會請來一位熟悉文化習俗的藝術教育者,讓孩子創作藝術或音樂,我們與音樂家合作,教他們(不同國家)國歌,所以當他們來到大使館時,他們就能為外交官代表唱国歌。這個特別的計畫已經持續進行了48年,它也是真正只能在華盛頓特區存在的獨特計畫之一。』

「藝術教育」扎根也是WPA的核心理念,透過與不同藝術家或是藝術機構合作,與藝術機、觀眾、學生、市民生活打交道;另外也持續發掘在地藝術家,台灣小提琴黃俊文職業生涯第一場獨奏會,就是由WPA主辦, Jenny Bilfield透露,當時之所以會幫黃俊文舉辦獨奏會,是因為黃俊文不只是有才華,更重要是「他已經準備好了」,但更令他們的驚喜的是,黃俊文不只演奏傑出,在參與WPA的許多藝術教育計畫中,都發揮極大效果,這也是他們至今一直與黃俊文保持緊密合作關係的最重要原因。

大環境挑戰 凸顯藝術教育重要

作為一個表演藝術機構,WPA對於大環境的變化也非常敏銳。Jenny Bilfield指出,當年表演藝術面臨三大挑戰,一是觀眾專注力越來越短,很難專心聽一場古典音樂會;二是學生在學校越來越少機會學習樂器,學得東西的也越來越簡短,衝擊到藝術教育培養;再者就是文化、族群的多元性還是有需要努力的地方。

不止如此,最近很夯的AI議題,也對表演藝術界帶來衝擊。Jenny Bilfield認為,AI確實帶來影響,但也因此更凸顯藝術教育的重要性。Jenny Bilfield:『(英文原音)Without arts education, people won't be able to know what is just mechanical and what really has that kind of inspiration of human soul with AI. I think there are there are two things that I feel hopeful about one is that AI will not replicate the in person experience of 100 artists sitting on stage or one amazing artists sitting on stage and an audience of hundreds of people listening to a concert. 若沒有藝術教育,人們將無法知道什麼只是機械的,什麼是真正具有人類縈魂那種靈感的人工智能。我認為有兩件事讓我感到有希望,一是人工智能不會複製100藝術家坐在舞台上的親身體驗,或者一個了不起的藝術家坐在舞台上,數百位觀眾聽一場音樂會的感受。』

Jenny Bilfield強調,即時在疫情期間,人們還是渴望社會聯繫的感覺,這是AI所無法取代的,但她也不諱言AI可能帶來的好處,關鍵在於需要懂得欣賞藝術的人來支持它。對於有人憂慮AI會模仿作曲家的風格生成出曲子,Jenny Bilfield認為解決辦法就是不斷對抗它,不斷透過委託創作,走在AI前面,讓整個音樂發展更往前推進。

疫情之後,各國表演藝術市場都尚未回到疫情前的水準,華盛頓DC也是如此,Jenny Bilfield説,疫情爆發後,不少人搬離市區,加上經濟復甦緩慢,都使得他們在推動節目票房上,變得艱辛許多,如何推出吸引力的節目,例如縮短一場音樂會時間,或是音樂會中穿插影片或說話演出形式,都是可能的嘗試。

近來有人提到,古典音樂的未來在亞洲,對於這樣的說法,Jenny Bilfield以台灣為例,提到她疫情前造訪過台灣,很興奮看到台灣充滿各式各樣的藝術形式以及場館,她認為美國觀眾可能低估了亞洲藝術家驚人的創造力和技能,這次NSO到華盛頓演出,也是讓華盛頓觀眾能親身感受、認識來自台灣的聲音,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也是WPA的使命,持續將好的藝術演出帶到美國觀眾的面前。

原始連結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NSO華盛頓甘迺迪中心處女秀 黃俊文風靡全場
NSO雙橡園奏〈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 蕭美琴:台灣對世界掏心掏肺(影音)
黃俊文大師班生動教學 美學生驚喜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