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站/盧秀燕轉型動員者 政治進階關鍵分水嶺
大罷免箭在弦上,台中市長盧秀燕昨起北上輔選反罷免,引起政壇矚目;總統府昨也宣布賴清德總統展開「團結國家十講」行動,當家綠營主將浮出水面。這場政治攻防不僅試煉彼此選戰策略,也是對盧秀燕與賴清德未來角色的深層檢驗。
盧秀燕政治風格偏務實穩健,在市政建立「理性治理」、「民生優先」標籤,昨天她帶隊北上反惡罷大型造勢聲援藍委,在台上嚴厲批評綠營以政治追殺人民,更直接點名賴清德「胡作非為」罷免在野,只為一黨獨大。
反惡罷行動本質雖針對特定綠委的選區攻防,但盧秀燕出場也關乎主動出擊的政治定位。她在議會休會期間積極大規模輔選,將中火、公安等市政議題與罷免訴求結合,展現強烈的政治節奏感,讓原本以各選區為單位的罷免行動,升級為全黨動員的系統戰。
盧秀燕當今的戰略角色儼然轉型為政黨動員者,不僅補位國民黨中央組織力的鬆散,更實際架起地方與中央的選戰協作系統。
藍營進入新一波接班布局,立法院長韓國瑜雖有聲量,卻受限憲政角色;新北市長侯友宜經歷總統敗選,聲勢沉澱;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將屆任期,未來走向未明。藍營支持者期盼盧秀燕藉罷免攻防戰,穩固黨內支持、擴大派系聯繫,未來可能接起下一階段黨務與選戰重任。
與盧秀燕的主動出擊相比,賴清德選擇相對克制與低調。在政治語言上,賴清德不斷強調「改革不退」、「朝野合作」,藉此打造總統高度與責任形象。他刻意不與盧秀燕正面交鋒,而是塑造「理性政府對上政治動員」。
然而,若罷免蔓延效應擴大,賴清德未來改革動能與民意基礎仍可能受波及。雖然表面由盧秀燕主導反罷免的戰場步步進逼,賴也另覓途徑結合社團等勢力壯大罷免能量,孰勝孰敗,都是對賴、盧未來領導力的一次挑戰。
罷免結果對盧秀燕只是短期戰果,更重要的是她能否成功扮演整合藍營勢力、展現全國政治操作能力的角色;這牽動二○二五黨主席選舉,甚或二○二八大選提名,這場反罷免行動將被視為她政治進階的關鍵分水嶺。
更多udn報導
爸爸首次出國跟團!1原因錯過班機 網看傻
搭機遇具俊曄!她用翻譯遞安慰 獲超暖回應
退休夫妻買溫泉房 爽1年回都市「和錢無關」
整家優生學 女星姊姊「超模高級臉」美貌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