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奧運觀察:中國人奧運觀的變遷

蘇炳添舉起雙拳
奧運百米短跑決賽第六名通常不會是焦點,但是這一次不一樣。他成為奧運會歷史上第一個闖入男子百米短跑決賽的中國人,也是奧運會採用電子計時以來,首次有亞洲選手闖入奧運百米決賽。

這屆奧運會對中國而言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次,在很多方面折射出的改變,使其意義甚至超過北京奧運。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問題,為什麼要辦奧運會?

人類作為社會性動物,競爭和合作是底色,合作往往以貿易的姿態呈現,競爭則多以戰爭的形式展開。19、20世紀人類社會整體跨過現代性門檻,奧運會滿足了一個需求——用一種和平的方式來滿足競爭天性。現代化的另一個產物是民族國家,於是以國家為單位進行體育競技成為國際間最重要的活動之一。

其次,為什麼各個國家熱衷參加奧運會?因為這是凝聚民族認同感的絶佳舞台。

在工業革命初期,人們脫離土地和宗族,以個體身份參與社會分工,但是依然渴望族群認同感,於是足球流行起來,成為凝聚城市新興階層的利器。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第一個足球俱樂部產生於英國最早的煤鋼重鎮謝菲爾德。

同理,一戰之後,民族國家興起,二戰之後,殖民地紛紛獨立,一大批新建立的國家,亟需通過國際舞台上的體育勝利來凝聚民眾。中國也有這個需求,這就是為什麼1959年容國團拿下乒乓球世錦賽冠軍(中國第一個「世界冠軍」),成為舉國大事。周恩來甚至認為容國團奪冠可以跟國慶十週年相提並論,於是當年成立一個乒乓球拍品牌「紅雙喜」。

collage of Chinese athletes in Olympics
collage of Chinese athletes in Olympics

為何中國女運動員是男的兩倍

80年代,國門再開,換了新氣象,中國繼1952年後再次參加奧運會。時隔32年後,亮相洛杉磯,豪取15金,成績斐然。李寧更是一個人拿了三金二銀一銅,當屆個人獎牌第一。但是蘇聯領著社會主義國家聯合抵制這屆奧運會,使金牌的「含金量」稀釋不少。果真88年再赴漢城奧運,中國僅獲五金。

不過這並不妨礙中國人的奧運金牌狂熱,一如中國改革開放後在經濟上對「世界500強」的追求和迷戀。這種狂熱並不是對於體育本身,而是急於通過金牌,凝聚認同感,提升自信心。彼時中國壓抑多年,擺到國際上,從各領域看都要啥啥不行,因此這方面需求極強。

那麼,怎麼提升金牌數?中國研究了一下,發現要巧取,換言之,哪個項目競爭小,搞哪個。蹦牀上拿個金牌,跟籃球上拿個金牌沒啥區別,但難度上天壤之別。於是中國聚焦「小、巧、難、女、少」的項目,著力培養人才。

尤其是女子項目,男女不平等的社會現實,讓各國家女子項目的參與度和訓練強度都弱於男子,恰恰成了中國的發力方向。這種影響延續至今,這就是為什麼本屆奧運中國代表團女運動員是男運動員的兩倍。

金牌功利主義無所謂對錯,對於後發國家,這種策略能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但在個人層面,副作用不小。因為輸了,不僅關乎個人榮辱,還關乎國家榮譽。山呼海嘯的追捧,可能在失敗後就成了鋪天蓋地的謾罵。

這就是為什麼李寧在漢城之後,有人郵寄繩子讓他上吊;郎平在曼谷亞運會敗給日本女排後,觀眾寫信稱她「不成器的北京四號」。甚至在2008年,屢破110米欄紀錄的劉翔,因傷退賽後,也被罵了幾年。

蘇炳添衝線
儘管決賽盡排名第六,但中國的蘇炳添的半決賽成績以及進入奧運百米決賽還是創造了歷史。

排名第六的「神」

13年過去了,對於中國而言,很多事情變化了。本屆奧運,金牌榜排名不再是中國網民唯一的關注點,即便中國霸榜多日,即便在最後一天被美國反超,都沒有引起太多討論。反而在美國,掀起一場獎牌榜應該如何排序的小風波

還有,本屆中國哪位運動員最受關注?從網絡熱度來看,似乎是男子百米選手蘇炳添,決賽9.98秒,排名第六。

蘇炳添連銅牌都沒摸到,卻被中國網民稱為「蘇神」、「蘇炳添yyds」(網絡用語:永遠的神)。

請問有「神」是排名第六嗎?但在很多中國人看來,排第六也是他們的「神」。

因為這是一項中國幾乎注定永遠無法取得金牌的項目。在短跑項目上,西非裔運動員有著壓倒性的優勢,歷史上跑進10秒大關的差不多160人中,不是西非裔的僅為個位數。2010年才有第一個白人破10,即法國的萊梅特裏;2015年有第一個黃種人破10,就是蘇炳添。

「破10」俱樂部. 男子100米短跑項目中跑入10秒以內的選手在迅速增加 [ 67 1968至2008年間衝破10秒大關的選手人數 ],[ 87 2009年至今的「破10」選手數量 ] [ 9.58秒 牙買加人尤塞因·博爾特(Usain Bolt)在2009年創下的世界紀錄,保持至今 ], Source: 資料來源:世界田聯, Image:
「破10」俱樂部. 男子100米短跑項目中跑入10秒以內的選手在迅速增加 [ 67 1968至2008年間衝破10秒大關的選手人數 ],[ 87 2009年至今的「破10」選手數量 ] [ 9.58秒 牙買加人尤塞因·博爾特(Usain Bolt)在2009年創下的世界紀錄,保持至今 ], Source: 資料來源:世界田聯, Image:

因此,站在奧運百米決賽跑道上,就已是蘇炳添的夙願;因此,即便連獎牌的影子也沒摸到,中國觀眾也不吝嗇掌聲。

更值得深思的是,蘇炳添和他的隊友謝震業、葛曼棋、梁小靜,在選擇短跑項目的一瞬間,可能已經意識到自己整個奧運生涯可能都注定拿不到獎牌。但這沒有阻擋他們竭力訓練,自律生活,然後享受賽道。一如奧林匹克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強」,哦對了,以後還要加上「更團結」。

有意思的是,兩位以前被「金牌本位主義」傷害過的運動員,也迎來一些反轉。郎平作為女排教練折戟小組賽,灑淚道歉隱退,但大部分評論的態度是「郎平不欠我們道歉」「女排需要你」,反而要求反省地方的體育選拔機制。田徑場上,觀眾驚覺17年後110米欄紀錄依然是劉翔,於是「欠劉翔一個道歉」的話題被頂上熱搜。

男子雙打李俊慧和劉雨辰在決賽輸給中華台北,也
男子雙打李俊慧和劉雨辰在決賽輸給中華台北,也"刺痛"很多網民,使他們成為被攻擊的目標。

「金牌固然重要,拼搏的人都值得讚揚」

別誤會,這並不意味著謾罵消失了,甚至因為互聯網,這種謾罵更顯眼,比如乒乓球混合雙打,中國對陣日本失敗後,許昕、劉詩雯賽後道歉,依然迎來不少人的罵聲;再比如,男子雙打李俊慧和劉雨辰在決賽輸給中華台北,也「刺痛」很多網民,使他們成為被攻擊的目標。這也折射出,中日關係、兩岸關係等政治議題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影響中國人看奧運的姿勢。

但縱觀整屆奧運,主要輿論風向發生了顯而易見的轉變。網易旗下的用戶調研平台對500位網友進行問卷調查,62%認為「金牌固然重要,拼搏的人都值得讚揚」,35.9%的人認為「輸贏不重要,盡力就是最棒的」,僅有2.2%認為「輸贏不重要的評論不利於運動員爭奪第一」。

中國資深媒體人張豐撰文評論認為,這無疑是一種進步,可能始於2008年北京奧運,彼時中國穩居金牌榜首位,極大地滿足了中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此後中國開始從「唯金牌論」中解脫出來,也開始更立體地感知奧運魅力。

「當你不再信奉『唯金牌論』,你也就真正看懂了奧運會。」張豐表示。

蘇炳添在跑道上
蘇炳添在2015年就成為了第一個「破10」的亞洲本土選手,而此後他的競技水平一直保持,在東京奧運會之前已經七次跑進10秒。

最後,這種變化似乎得到官方的某種確認——蘇炳添被選為閉幕式上的旗手。

這一人選本身也代表著改變——1984-2000年,五屆奧運會的閉幕旗手都是男籃隊員,此時選人標凖不在於個人表現,而意在通過高大的身材展示形象。2004年風頭正勁的100米欄金牌得主劉翔,2008年是羽毛球金牌得主的張寧,2012年是帆船金牌得主徐莉佳,2016年是乒乓球女單金牌得主丁寧。

而2021年,是排名第六,而且可能永遠拿不到金牌的「蘇神」。

今日推薦奧運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