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念平台-讓「女性經濟」成為社會安定的磐石

工商時報【戴肇洋 台灣省商業會顧問】 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觀念,負責維持家庭生計的「經濟戶長」重擔大致是男性一肩扛起。不過,依據最近主計總處2016年國內家庭「經濟戶長」資料統計顯示,以男性為經濟戶長家庭共計594.6萬戶、占整體戶數的70.3%;相對以女性為經濟戶長家庭達到251.3萬戶、占整體戶數的29.7%,比較上一年度則是增加6.7萬戶、成長2.7%,持續再創新高。 再從2016年國內家庭年平均所得「五等分位」加以觀察,在不同家庭年平均所得組別經濟戶長性別中,雖男性經濟戶長平均薪資所得高於女性,但在各所得組別中女性經濟戶長比重明顯增加;其中,最低所得組的女性經濟戶長的比重,達到四成六,最高所得組的女性經濟戶長的比重,甚至已經超過二成一,比較十年之前大幅成長。 若以國內家庭年收入更進一步分析,雖家庭年收入100萬元低所得族群之中,女性擔任經濟戶長比重仍占三成以上,但在中、高所得族群中,女性擔任經濟戶長比重,呈現逐年增加趨勢。然而,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從主計總處兩性經濟戶長資料統計中發現,因女性平均餘命高於男性,而使得年齡層別愈高,女性擔任經濟戶長比重則是愈高。 從上述中顯示,由於台灣女性教育程度大幅提高,社會觀念快速變化,帶動女性進入職場就業或從事新創事業,愈來愈多女性擔任企業高階經理人及負責人。亦即近年以來,台灣女性在勞動市場上經濟實力快速崛起,同時隨著經濟自主能力不斷茁壯,使得女性經濟戶長家庭明顯增加,不但扭轉過去傳統刻板印象,甚至成為社會安定磐石,可以說是戰後最大寧靜革命。 儘管,近年台灣女性經濟實力快速崛起,擔任經濟戶長家庭明顯增加,女性勞動參與率更是從1981年的43.1%,增加至2015年的50.7%,首度超過五成。但是,如果與先進國家之女性勞動參與率加以比較,例如:英國57.6%、美國56.7%、香港54.8%、南韓51.8%,卻又明顯偏低。 探究其原因,此乃長期以來,台灣女性在勞動參與上所面對的障礙在於,家庭難以兼顧工作同時投入。雖性別平等法或就業服務法已經實施,但在勞動市場上對於女性不公平、不合理待遇,卻又時有所聞,例如:台灣女性員工平均薪資所得是男性員工的八成,落後先進國家;以及少數事業單位未能依法給予女性員工生理假、生產假、育嬰假等福利,這些在勞動市場中針對女性所存在之性別歧視,無形之中成為女性勞動參與門檻。 換句話說,在促進女性擴大參與勞動市場,進而逐漸增加擔任經濟戶長發展趨勢之同時,如何形塑女性更和睦友善的職場環境,是政府相關單位無法忽略之政策方向。至於在配合措施上,個人認為除必須從性別平等及發展的角度,積極落實就業平等與生涯保障,例如:減少女性在就業歧視、薪資福利、職場發展及退休給付等層面向上所存在之性別差異外,值得改善之處包括: 首先,政府在訂定創造就業方案之同時,隨著就業結構改變,除連結職業訓練加強就業能力外,必須考慮不同產業對女性勞動力需求的特性,設計不同功能長、短期創造就業方案,創造多元就業機會,以增加女性勞動力之投入,更進一步促進女性全面參與經濟活動,藉以發揮更大生產力與影響力。 其次,因應社會結構轉型需求,在提供創業諮詢服務之同時,投入更多政府輔導資源,例如:訂定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一定比例作為女性創業信用保證融資、提供中小企業育成中心擴大女性創業輔導、開設電子商務研習協助女性利用網路市場行銷,提高企業經營績效。 坦然言之,面對已日益嚴苛的少子化及高齡化挑戰之下,若要提高女性勞動參與意願,成為打造社會安定磐石,則需構築女性能夠兼顧工作及家庭的和睦職場,以及提供更加完善托幼及托老之友善環境。唯有如此,始能讓女性在安心安親條件下活絡勞動市場動能,以及讓女性在無憂無慮下發揮經濟潛在實力,進而促進社會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