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文白只是操弄,實用才是正道

文白之爭在爭什麼?簡單來說,一個說文言比例要降低;一個說文言比例不要降低。然而,二派的主張能讓語文能力提升嗎?

小說家張愛玲讀了一本紅樓夢就寫出許多經典之作,其具有如此的語文能力,是跟文白比例有關?今天的文白之爭都將重點放在讀的內容物的比例上,卻忽略了學習的過程,另一個關鍵是「課程」!課程的安排才是今天語文能力高低的關鍵!也就是「聽、說、讀、寫」這四樣,老師如何運用,才是學生語文能力優劣的主因。

昔日,小學國語課程有:說話課二節、作文課二節、書法課一節,現在都沒了,語文能力如何提升?巧婦難為,老師不可能憑空提升學生語文能力,把文言比例降低,語文能力就會提升?這是完全沒有關聯的,根源在於課程安排上,語文課變少了,因此學生的基礎打得慢,自然文言的學習上有困難,因為白話都沒學好(白話是文言的基礎)。

說學文言沒意義只是掩耳盜鈴,真相是顯示出自己語文能力差;說文言比例不能降,也無法證明降了的嚴重後果,但二者都無法指出語文基礎教育紮根成功!重點不是文白比例,而「課程比例」!我們學習物理、化學,然而,出了社會全數交回學校,基本的原理也無法運用在日常生活上,就像在英語的學習上,最後無法與人用英語口語會話互動。試問,今天有幾人能書信往來表情達意?從流行歌曲的填詞來看,直白平庸已經取代昔日雋永深長,這就是「寫」的語文能力弱化了!今天社會的衝突不斷,不正顯示出溝通能力不好,語文能力中「聽」與「說」的能力差;而我們的閱讀量在世界上始終殿後,這不就告訴了「讀」的能力薄弱?我們的課程設計出了什麼問題?我們課程的「應用、實用比例」不足!

如果學習都是以紙上考試為目標,自然在實用上的課程設計少,就算課文多了文言、多了白話,對學習有影響嗎?以下提出二點看法。

一、比例改變

首先要針對課程比例做改變,聽、說、讀、寫在實際上實施的比例加重。老師要有足夠的時間去實施這四項課程。

二、評量改變

過去紙筆的評量,導致語文能力僵制窄化,改變方式,採用實作評量,如英聽就是測驗聽的能力,國語文評量也可以比照辦理。

方向錯了!對象錯了!目的地永遠走不到,該轉彎了!

*作者為教師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刪減文言文與文化大革命」之感想
林正修專欄:草船借箭的「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