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民進黨真的不再「年輕」?!

拜讀范皓平「年輕人為何投靠時代力量?談民進黨的封閉及老化」一文,文中認為,台南市議員林宜瑾前助理林易瑩離開民進黨,加入時代力量,彰顯了民進黨對年輕人的不友善以及對政二代的袒護,甚至認為民進黨仍舊活在過去黨外運動的神話當中,對於這樣的論點,有些想法,不吐不快。

林易瑩原是民進黨議員林宜瑾栽培接棒的新人,卻在近日閃電易幟接下時代力量台南幹部,成為首位公開跳槽時代力量的民進黨成員。(取自林易瑩臉書)
林易瑩原是民進黨議員林宜瑾栽培接棒的新人,卻在近日閃電易幟接下時代力量台南幹部,成為首位公開跳槽時代力量的民進黨成員。(取自林易瑩臉書)

林易瑩原是民進黨議員林宜瑾栽培接棒的新人,卻在近日閃電易幟接下時代力量台南幹部,成為首位公開跳槽時代力量的民進黨成員。(取自林易瑩臉書)

政黨的多元性,本來就是政黨政治的常態,「年輕人」並不專屬於哪個政黨,個別年輕人轉換政黨,也不過就是個正常的現象。一個政黨是否年輕,不會因為個別年輕人的加入與轉換而有所改變,而是取決於整體制度與風氣。舉個極端例子,若有年輕人從時代力量「變節」轉而投入國民黨,我們難道可以得出國民黨比時力更加年輕?

其次,以前立委謝欣霓為政二代「叫屈」來論證民進黨對政二代的袒護,這又是犯了另一個邏輯上的謬誤。有反對的聲音,不但不代表組織不改革,反而正是組織改革的鐵證。試問,哪一個組織在進行改革時不需面對反對意見的挑戰?

前民進黨立委謝欣霓(YouTube)
前民進黨立委謝欣霓(YouTube)

作者指出,前民進黨立委謝欣霓為政二代「叫屈」來論證民進黨對政二代的袒護。(YouTube)

若是「一言堂」式的改革,也不會是正常黨內民主機制所樂見的情形,相信各政黨皆然如此。真正的重點,在於黨內決策者如何與不同意見者相互溝通,讓反對者了解,政二代不是「原罪」,更不是「不能選舉」,而是在父執輩經營有成的選區當中,如何能以相對公平的起跑點各自努力。

民進黨對於初次參選新人及35歲以下青年之加權方案,方才經中執會認可,尚待本週末全代會通過,且諸多民眾對此皆持正面看法。范文中只看見反彈的聲音,未看見也有不少持正面、肯定的見解,若是以部分反對的聲音論證民進黨對年輕人不友善,未免過於以偏概全,且言之過早。

我認為,民進黨重視年輕人,從黨外、創黨以來就是如此,否則也不會有陳菊市長自述「從黨內小妹變黨內阿嬤」的過程,也不會在每年暑假,有眾多年輕人趨之若鶩,爭相報名民進黨人士所舉辦之營隊。

青年參與,不會是范文所稱之「黨外神話」,另一例證,是目前民進黨在基層努力的年輕人,包括民進黨發言人張志豪、高市府前新聞局主秘林智鴻,以及立法委員吳思瑤前助理戴瑋姍等,都不是所謂政二代,而是過去在民進黨各單位基層深耕多年的人才。這些人努力在選區「走闖」,不是僅為尋求年輕人支持,「把餅做小」,更不只是「賣臉賣年輕」,而是以過去接受完整訓練的經驗,尋求不分年齡層與各族群的支持。

台灣慣以二分法來思考事情,以至於面對現在時局,常有論者民進黨與時力冠上「大、小綠」名號,又或者將「世代交替」挑動成「兩個族群的戰爭」,建構起狹隘且無謂之爭端。時代力量與民進黨在明年選舉,若都以「台灣力量極大化」、「國民黨最小化」為目標,就不該走上這樣的老路,要思考如何在不同光譜與位置,攜手合作,創造年輕人的最大參與,才不會又被他人見縫插針當笑話,也才能真正對得起期待台灣改革新氣象的年輕人。

*作者為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四年級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年輕人為何投靠時代力量?談民進黨的封閉及老化
觀點投書:重視「中新世代」,落實保障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