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為何天氣預報不準?學者斥「預報並非預知」:反映出臺灣社會問題

編按:山陀兒颱風來勢洶洶,日前許多縣市提前預警宣布停班停課,放颱風假當天卻出現大太陽的狀況,讓不少人批評縣市長亂放假,更有一派聲音傳認為氣象預報不準導致錯誤決策,對此有學者認為,我們對天氣其實還只能「預先報告」可能性、無法百分百預測它一定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件事也反映出台灣社會出現一大問題...

大家現在早已習慣成空氣的每日氣象預報,在最初是人們以為絕不可能做到的事。那時人們認為天空是神的領域、而神要做什麼不是地上的人可以去探究的。

直到經驗累積下來,發現天空中的雲原來有一些形態上的出現規則、甚至可以去將雲分類、了解不同類型雲形成的原因,人們才漸漸能掌握天氣狀況。

受限於早期觀測技術與訊息傳送技術不夠即時快速,所以雖然人們能在報紙上看到天氣相關的新聞,但這「新聞」常常是在講好幾天前於某處出現的天氣事件。

後來,電報技術出現加速了天氣資料傳播速度,然後不斷地更新的觀測與傳輸技術出現,我們才能從播報過去的天氣、當日的天氣、走向現在預報未來的天氣。

預報並非預知,如同地震一樣,大氣中有太多複雜因子會影響最後天氣的樣貌,只是相對地底下有更多看不到且難掌控的因子,太氣現象的各種的因子多能被觀測,我們只是需要不斷提升計算技術來減低預報的誤差。所以至今,我們對天氣其實還只能「預先報告」可能性、無法百分百預測它一定會變成什麼樣子。

歸功於近年來預報技術提升,社會上每個人、各單位機關都能夠將它作為重要決策的依據,要知道天氣預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天氣預報在社會上的意義重大,以致於每次預報都必須提供最新最正確的資料,好讓大家拿去做任何的決策。絕不可能說今天為了甚麼事,而去人工調整數據來迎合。

相關報導:颱風假一天損失315億!縣市長為討好選民停班停課?揭秘幕後決策壓力與權衡考量

山陀兒颱風過境橫掃南台灣,有人質疑氣象署做假數據,批判預報不準。第一時間雖然生氣,但我覺得也反映出臺灣社會問題,包含人們對社會道德的最基本信任可能產生動搖、有些以為理所當然的知識原來還是每隔一段時間要再拿出來好好說明、或單純我們在教育推廣上的著墨還不夠多。

趁這次機會,跳出來為氣象從業人員說幾句公道話,希望大家可以理解報氣象的一些眉眉角角,然後對我們的氣象署多點信心、多點鼓勵。因為這工作真的是個吃力不討好,薪水也沒多高但承受輿論壓力極大的工作。

作者|黃家俊

職業為地球工作者,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希望一般民眾也能知道地球科學的專業知識,曾共同合著《颱風: 在下一次巨災來臨前》、《地震:火環帶上的臺灣》等書。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