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評論-美國投資 郭台銘要說到做到

中國時報【鄭淑芳】 鴻海的「飛鷹計畫」才剛從美國白宮展翅高飛,集團董事長郭台銘的全球布局卻在日本踢到鐵板。他雖端出十足的誠意、信心與霸氣,且有經營夏普的實績做後盾,仍無法贏得東芝的芳心。隨著東芝董事會決定將記憶體事業賣給美日韓聯盟,缺了布局的鴻海,下一步會怎麼做?又會否牽動到最近火紅的美國投資?在在考驗郭台銘「說到做到」的能耐。 鴻海搶親東芝為何入戲如此之深?韓國財經媒體Business Korea曾這麼剖析:「搶下東芝記憶體和日本夏普股權,是鴻海變身全球電子業巨人的重要里程碑。」如今兩大策略獨缺一角,勢必會牽動鴻海的全球布局。 美國市場,是郭台銘的新歡。自從威斯康辛州眾議會通過30億美元租稅獎勵措施後,鴻海的「飛鷹計畫」宣告正式上膛,並從而展開設廠土地的測量工作,目標鎖定4年內,在美國打造首座占地1000英畝的液晶顯示面板廠。 郭台銘的美國夢做得很大、很美,因為全球液晶電視市場,北美占了25%,就算威斯康辛的10.5代線產能全開,也只夠支應美國2成的市場胃納,未來發展空間不可限量。 不過,集團的資源畢竟有限,規畫中的投資戰線卻又拉很長,除了原本在大陸各地的龐大投資(包括今年新宣布投資人民幣610億元,在廣州增城興建10.5代顯示器全生態產業園區),還有先前已揭露的投資計畫,包括2011年宣布擬在巴西設置iPad、iPhone生產線,號稱將投資120億美元、可望為巴西創造10萬個職缺;到服膺「印度製造」,計畫在印度透過供應鏈布局整個生態體系,總投資額上看50億美元(1500億元台幣);印尼貿易部長吉達(Gita Wirjawan)也曾在2012年對外釋出訊息,強調鴻海預計在5至10年內,投資50至100億美元(約1500∼3000億元台幣),在印尼建立手機生產線。 在鴻海美國夢大鳴大放之際,要如何不擠壓到集團在其他國家的布局,抑或這些布局會反過來排擠美國投資的兌現能力,對鴻海來說,恐怕還是一大難題。郭台銘在美國的大投資能否「說到做到」?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