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構歷史的歷史課綱

中國時報【江南海】 蔡政府「12年國教歷史課綱」出爐後,台灣社會一片嘩然,連大陸媒體都競相報導,視之為蔡政府進一步深化台獨意識的政治行動。 從李登輝主導的《認識台灣》,到陳水扁制訂的九年一貫歷史課綱,都不惜裂解歷史時序、枉顧歷史因果,甚至刻意消解中國歷史文化意識及「中華民國」認同,以便為台獨服務。現在蔡政府的「12年國教歷史課綱」變本加厲,專章討論「台澎金馬如何成為一體?」,形同將「中國史」視為外國史;更嚴重的是,這份課綱根本就在解構歷史、踐踏歷史理性,甚至違背歷史學科的基本原理。 但台獨勢力卻妄稱:此次頒行的課綱草案,顯示學者嘗試建立「學科」觀點,或能反應歷史學知識的內涵與特性。這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與事實不符。以國中課程而言,主題由「早期台灣」開始,緊接「當代台灣」,後即跳到「古代中國」、「近代東亞」,再跳到歐亞的「古代文明」和「近代世界」。這種編排明顯以空間凌駕歷史時間,係為遷就台灣、東亞、世界的空間架構,犧牲歷史敘事時序與因果脈絡,而有「以此當代,接彼古代」的時空扭曲感,與該課綱所標榜「通史架構」相距甚遠。 再以台灣史為例,國一課程列有「大航海時代的台灣」單元,此課題理應涉及明末中國政局、東亞海域的國際競合以及近代世界體系在歐洲的誕生與擴張等背景,但在此之前沒上過歷史課的學生,須到二、三年級才接觸中國史和世界史。於是國一的台灣史勢必由去頭截尾的過往碎片拼湊。這要如何顧及歷史因果脈絡的客觀認知與教學? 「12年國教歷史課綱」另一特色,就是把中國史模糊化、去脈絡化。其所謂國中的「通史架構」,除了將先秦到漢唐列為「古代中國的政治與社會」外,宋元以後的中國史,都被穿上「東亞」外衣──明明是宋、元、明、清,卻被冠上「世界網絡中的近代東亞」,中華民國竟和日本帝國並列為「現代國家的興起」,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與改革開放,則成了「當代東亞的局勢」的全部內容。此課綱不但使中國史模糊化,也使真正的「東亞史」面目全非;它裂解了中國史的脈絡,使中國史成為他者的歷史,嚴重影響下一代對中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 漢人占台灣絕大多數人口,但這部課綱卻刻意淡化漢人遷台的歷史,並視漢人的歷史文化淵源為他者;新課綱自稱以「人民的主體觀點出發」,請問「人民」是誰?由誰決定「人民主體觀點」? 「12年國教歷史課綱」,解構了歷史理性和歷史知識,解構中國史以及中國認同,解構台灣史以及漢人認同,其目的不外為了政治服務。這樣的課綱,難有學科主體可言,更稱不上反應歷史知識的內涵與特性。(作者為國立大學歷史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