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就是紙上畫畫牆上掛掛

作者:on.cc東網-秦生 (立法院助理)

「偉大的工程要建三百年,區區的小事六年國建;一輩子辛苦連個房子都買不到。」這是歌手鄭智化在1993年的作品《大國民》。

(總統府圖片)
(總統府圖片)

25年過去,歌詞中所描述的台灣社會情境不僅沒有改變,反而還更加惡化。

自李登輝主政,開放大小公職選舉,台灣的國家級施政計劃開始結合地方政治選舉綁樁,美其名是民主化,現實是讓台灣陷入萬劫不復的黑金政治,擬定計劃跟拼經濟兩者的正相關性,恐怕還要打上大問號。

扁政府後期的「大投資、大溫暖」、馬政府時期的「愛台十二建設」,到現在的「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都是記者會開了,公關啟動活動辦了,民眾便無從得知進度,前瞻計畫記者會甚至當場被媒體洗臉說聽不懂在講什麼。

在網路輸入這些計劃的關鍵字,除了一些如發言人鬼打牆的政治八卦外,對具體內容有無落實無從得知。

台灣島不過36000平方多公里,二三十年來計劃多著重在基礎建設,鐵路從日治時期鋪到中華民國都快沒了還在鋪,台灣真有需要那多的軌道建設?要給工業使用還是越來越少的國人使用?

想轉型服務產業,重點是要有市場,但有客人才有市場,陸客不來,吸引不了外部資金。政府用納稅人的錢辦計劃,錢被包商賺走,錢永遠在這個島上打轉,台灣總體收入沒有提升,貧富差距更嚴重。

嘉義縣長張花冠在前瞻基礎建設公聽會上說「台灣要重劃行政區,才有合理的財政分配」。已連任兩屆縣長的張花冠,沒有連任壓力,才膽敢在任期尾聲講出要重劃行政區。

嘉義縣不是直轄市,地方仍有鄉鎮市長、代表會,上至國家級的故宮南院,下至污水處理廠等公共工程爭議不斷,不過嘉義縣的財政與基建問題,已淹沒在「垮掉的雙峰」與縣長的沙龍照中。

政府在提出新計畫前,應先總結前項(朝)政府計劃的結案報告,否則應該延續執行,不是一改朝換代就全部砍掉重練,用「下一代需要建設」來美化「這一代需要錢」的騙局。

而在野國民黨,不僅棄守年金改革戰場,放任支持群眾散兵游勇,即便蔡政府祭出比318學運規格還高的維安部署,國民黨高層忙著主席選舉,公共領域存在感全失,負面形象最後還是會反饋到國民黨身上。

更多東網評論